【觀點】疫情之後的臺海關系將走向何方?

Tsai Ing-Wen waves to supporters following her re-election as President of Taiwan.

Tsai Ing-Wen waves to supporters following her re-election as President of Taiwan. Source: Getty Images AsiaPac

從臺灣致力於加入世衛組織到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COVID-19疫情後的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


2018年以高人氣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最近遭到罷免,罷免案開票結果顯示,同意罷免韓國瑜的有近94萬票,比當初他當選市長時得到的89萬票還多。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的研究員宋文笛表示,從韓國瑜罷免案中可以看出臺灣政治的“主旋律”發生了變化。


 要點:

  • 韓國瑜遭罷免體現臺灣政治的“主旋律”發生了變化
  • 受疫情影響,臺海關系短期或“措辭強硬”但長期“趨於穩定”
  • 臺灣以高規格加入國際組織有難度,可推動“彈性外交”

 “從一年多前臺灣總統選舉開始升溫之後,兩岸議題、特別是國防議題和外務議題等都得到比較大的升溫,尤其是在香港返送中議題延燒之後。”

宋文笛說:“國民黨的政策平臺主要以經濟性為主,但在過去一年來臺灣的政治議題的‘主旋律’主要變得以安全性為主。所以說,韓國瑜上臺的主要平臺被邊緣化了。”

蔡英文再次當選總統後在就職演講中說到,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她明確表示,不會讓中國矮化臺灣。
宋文笛认为,受COVID-19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臺海兩岸關係在短期內可能“措辭強硬”,但在長期上“趨於穩定”。

疫情中各國都面臨經濟下行的風險,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兩國國內都存在一些政治不穩定因素。因此有人擔心,中美兩國會把“內部衝突外部化”。

宋文笛解釋到:“找外部的一個對手或敵人來聚焦政治討論,因此對外衝突可能會升高,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可能會有戰事或對外講話措施會更強硬一些。”

但正是由於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和政治穩定性下滑,各國對外的衝突資源就會下滑。宋文迪說,這就像是“打不過來算盤”,因此從長期來看國際關係可能趨於穩定。
在疫情中,臺灣一直致力於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但面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強大發言權,臺灣以高規格加入國際組織的希望渺茫。

宋文笛說:“因為要加入很多有監製的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和世衛組織,其實(中國)大陸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很大的發言權,臺灣要以會員資格加入難度很高。”

他認為,在這方面臺灣能做的就是推動自己的彈性外交,做到“有意義的外交”。“一是可以作為觀察員,二是一些專家會談等這種非完全官方外交的方式參與國際組織的專家小群組討論。”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目前全澳各地进行广泛的冠状病毒测试。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您现在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联邦政府推出的冠状病毒追踪应用程序COVIDSafe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向澳大利亚多元社区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联邦卫生部网站,您同时可以收藏该网站关于COVID-19的中文信息专页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觀點】疫情之後的臺海關系將走向何方?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