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潔在墨爾本一家叫Wormlovers的公司從事包括蚯蚓堆肥在內的城市農業的推廣。工作和業餘,這個熱心環保的姑娘都在積極宣傳生態農業,併踐行著與生態農業理念相同的生活方式。
熱愛生態農業的城市小妞
說起在城市長大的自己為什麼會跟生態農業結緣,範潔笑著說,作為天生是吃貨,她一直對食物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感到好奇。本科在英國讀傳媒的時候,她了解到“WWOOF益農客”這個平台,讓人以勞動換食宿的形式去世界各地的有機農場做義工。於是她毫不猶豫註冊成為會員,去了英國的一個農場。
最初只是本著通過這種形式鍛煉英語、了解食物的文化,但是沒想到這次經厤讓我將食物的話題和我一直關注的環保話題聯系在了一起。
通過在英國、中國、德國多間有機農場的學習和勞動,範潔了解到,如今流行的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生產其實存在著很多弊端,比如:對石化能源依賴嚴重、農業供應鏈中間環節眾多導致生產者利潤微薄、對食物和生態環境的健康均有影響等。而在農場上身體力行地實踐自然農法的堆肥、種植,讓範潔體驗到一種久違的和諧。
“我們從堆肥開始培養土壤,在健康的土壤上種出食物,在廚房裡加工好了以後再把廚餘拿去堆肥。我感覺葠與了整個生命的循壞,但是這樣一個特彆‘合理’的系統 ,城市化以後很多沒有了,”她說。

在農場的範潔 Source: Supplied By Betty Fan
按說我們生活原本應該是跟自然融為一體的,中國的老祖宗也說:‘天人合一’,但現在我們在慢慢地遠離自然,覺得我們的技術髮展到不需要自然了。其實自然也好,健康的土壤也好,食物也好,都(應該)是我們生活依賴的基礎。
帶著這樣的感悟範潔來到墨爾本大學學習了環境學碩士。畢業後她開始在現在的公司工作,向墨爾本人推廣家庭使用的堆肥桶,併向人們傳授怎麼把廚餘垃圾變成營養高效的肥料。

範潔在葠加城市農業的推廣活動 Source: Supplied By Betty Fan
有機生活,沒錢人也可以擁有
範潔說,澳洲的家庭園藝文化氛圍很濃,很多家庭都會在家做堆肥,這是長久以來的智慧和傳統。如今很多人生活在城市公寓樓,家裏沒有地方種花種菜,其實只要他們想體驗種植的樂趣,很多地方的市政府都開辟了社區種植區(community garden),讓家裏沒有後院的人也可以去練手,並借助這樣的勞作促進社區氛圍,鼓勵城市居民分享綠色生活,增加相互交流。
在澳洲,追求綠色、低碳、健康的有機生活不一定要多花錢。範潔說,有能力購買生態種植的農產品固然很好,但買不起organic蔬果,也不代表你不能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她說,多買當季的本地蔬果;在逛農夫市集的時候跟食物生產者聊聊天,跟他們了解哪些食物最應季最好吃,通過他們的種植經歷分享學會更加珍惜食物,都是普通人也能做到的事。
另外,範潔鼓勵朋友們根據自家不同的情況嘗試堆肥種菜,或者到附近的社區種植區種菜甚至到周邊農場做義工。她說這些都是是非常好的學習、交朋友、了解社區和運動曬太陽的機會。
蚯蚓堆肥是範潔強烈推薦墨爾本的朋友嘗試的一種堆肥方法。一則墨爾本的氣候非常適合蚯蚓生長,二則蚯蚓糞是所有有機肥料裏面營養最全面也最方便使用的。她說,只要保證陰涼避光的環境,控制好合適種類的廚余供應,不同大小的空間、室內和室外現在都有成熟的產品供沒有經驗的人輕松上手,依賴蚯蚓把一部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而且也不會有臭味。

范洁身后是一排堆肥桶 Source: Supplied By Betty Fan
歡迎點擊封面圖片收聽範潔跟吳音的詳細介紹。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
墨爾本大都會居民目前受4級社交限制,在晚8點至凌晨5點必鬚遵守宵禁。
宵禁期間,墨爾本人只能出因工作、必要健康、護理或安全原因才能離家,凌晨5點至晚上8點間,墨爾本人離家的原因包括鍛煉、穫取必需品或服務、工作、看病或照顧生病或年長的親人。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