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福建的酷小夥兒Vincent現在墨爾本一家紋身店就職,迷戀手工皮具制作的他機緣巧合下與紋身行業結緣。
“我對繪畫感興趣、我對皮具感興趣,那我為什麼不能去學紋身呢?我徵求了我媽媽的意見,然後我媽媽是舉雙手讚成的。”
“這個其實是我很欣慰的一件事情。因為紋身在中國的話其實併不是那麼能夠(被)廣泛接受的一個行業,但是她支持我。”
得到家長全力支持後的Vincent去到了福建一家紋身店進行系統的學習。 他告訴SBS普通話:
在我的生活中,特彆是20歲這個階段,學習能力最彊,我想說我喜歡的任何東西我都應該去嚐試。
自RMIT研究生畢業之後,“在澳洲飄的”他選擇將紋身作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力耕耘。
在澳的日常工作中,Vincent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客人,喜歡和客人交流的他聽聞了很多或詼諧、或動容的故事。其中不少讓他記憶猶新:
”前兩天,有一個客人,他是一個外國的小夥子,他要在手上面紋三個中文字。他說這個是他養父母給他取的中文名字。”
“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噹時他被一對中國的夫婦給領養了,領養以後他們給他取了一個中國的名字。那他呢,想把這個中文的名字記在心上、也刻在身體上。”
對有些人來說,紋身是記憶或是瞬間的載體。對另一些人來說,身體像是一塊收藏各類紋身的畫布。那對Vincent來說,紋身師這個職業又蘊含著怎樣的“使命感”呢?
“紋身啊,它對於我來說是客人把生命中的幾個小時也好,幾天也好,交給我,讓我在他們的皮膚上銘記這些印記,那這些印記的話會伴隨他一輩子。”
“你會期待它,因為紋身是永久的。其實我爸天天跟我說,‘你想想,你現在給彆人做的,是人家的入殮服’。”
“最後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只有你的紋身,陪你燒成灰燼,彆的東西什麼都沒有,這麼想想的話,紋身是真的有意思。”
除此之外,Vincent還分享了對紋身行業“亂象”的一些感悟和思考,歡迎點擊圖片音頻,收聽完整寀訪。
澳大利亞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已經展開,SBS中文制作系列特彆節目,通過播客,讓澳大利亞華人全方位了解有關疫苗在澳洲接種的計劃和資訊。
聽眾朋友可以搜索關鍵詞,疫苗快報、SBS 中文,穫得相關信息。
SBS致力於用60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