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結構工程師韓田:保障汛期房屋安全

结构工程师韩田

Source: 受访者供图

面對多年難遇的特大洪災,如何判斷自家房屋結構是否受損?後續的修繕工作又該如何推進?本期我們的故事,SBS普通話邀新州一建造公司負責人、持牌結構工程師韓田分享面對洪災時如何保障自家住房的結構安全(點擊封面音頻,收聽完整寀訪)。


澳州東南部地區近日遭遇嚴重洪涝災害,導致上萬處房產被淹受損。部分住房遭洪水浸泡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對受災民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面對多年難遇的特大洪災,如何判斷自家房屋結構是否受損?後續的修繕工作又該如何推進?

本期我們的故事,SBS普通話邀新州一建造公司負責人、持牌結構工程師韓田分享面對洪災時如何保障自家住房的結構安全。
Flood affected properties.
Flood affected properties. Source: AAP Image/Supplied by the Department of Defence, Bradley Richardson

警惕山體滑坡

韓田首先表示,面對特大洪涝災害,比房屋結構受損更需要引起民眾注意的是暴雨引髮的山體滑坡問題。

“我必鬚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一定要注意山體滑坡。它甚至有可能是在洪涝災害之後才會髮生的。”

“山體滑坡的話有可能會延遲一點點出來。就比如說大雨是今天結束的,那在明天或者後天也是有山體滑坡的這個危險的。這個是最危險的一種情況。”

降雨誘髮性型滑坡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雨中及雨停後數天均有可能髮生。因此務必嚴格遵照有關部門指示,在險情得到控制後再返家評估住房結構安全。

“所以說如果在有關部門沒有通知大家可以回到自己所在住所的時候,請大家不要擅自回去,這是有可能會有山體滑坡的情況,讓你整個房子都沒有掉的,” 韓田說。

房屋受損 如何自檢?

相較山體滑坡而言,其餘一些安全隱患和結構受損大多可通過後續修繕得到解決。韓田表示,根據房屋受損的輕重不一,著手修繕前或可尋求專業人士意見。

“首先,如果你覺得這些隱患比較的讓你擔憂的話,那我比較建議去請一個專業人士,可以是structural engineer(結構工程師)或者是building inspector(建築檢查員)或者是builder(建商)去做一個詳細的檢查。”

如若選擇自檢,受訪結構工程師表示受災民眾也可通過觀測以下三方面指標對房屋受損情況做出初步的評估。

“第一個部分就是房屋的變形,第二個部分是房屋的裂縫,第三個部分是房屋的漏水。這三個部分呢分彆都要去做檢查然後再做一個相應的維修的動作。”

“變形可以通過你去推拉你自己的門啊、窗啊,看看它是不是變得比較的緊了、比較難移動了。那這個呢很有可能是因為房屋結構的變形引起的。”

“裂縫呢有可能你就可以看得見,特彆是一些像窗口、或者門的邊緣、或者是像天花板附近還有地腳線附近一般會出現一些裂縫。”
如果是在地腳線附近出現的裂縫,一定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有可能它併不是很大,但很有可能說明你的房屋已經有一個沉降了,那這個問題呢也是需要及時來做一個處理的,” 韓田提醒道。

就漏水而言,韓田說,民眾可“通過漏水的痕蹟,然後呢通過去聞”看觀測房屋是否有開始髮黴的可能性。如若有,則需請專業人士來家做除黴的相關工作。
mold inside house
mold inside house Source: Getty Images

後續修繕

根據房屋結構以及受損程度的不一,後續修繕的難度及成本各不相同。如若房屋出現沉降,則意味著地基出現問題,後續必要的維修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幾乎與重建相同。

如若僅房屋的上部結構受損,例如出現變形(常見於板房)或裂縫(常見於塼房), 則維修成本相對較低、難度較小。

“從處理的難度來理解的話,最難處理的是地基,然後呢最容易處理的會是木結構的房子。那在中間的呢就是塼結構的房子。”

“(塼房)它一般承重的部件也是塼,這個呢會是比較難處理的一種情況之一,但是要比地基好處理,” 韓田表示。
如若後續修繕困難,併自家併未購置房屋保險,考慮到洪災的不可抗力,在部分情況下可向承建商或開放商索賠。

“(漏水)這種情況呢一般來說如果你的房屋是在六年到七年之內的話,那你是可以去找這個承建商來索賠維修的費用的。”

“或者呢如果你找不到建商是誰的話,也不用慌,你可以去找HBCF這個保險。因為你的房子在它的建造完成之後的六年之內是被這個保險包的。”

但韓田提醒說,HBCF只保結構性的漏水等,如果房屋內部出現被洪水淹的情況,可能不能通過HBCF申保。但公寓住戶或可通過物業向承建商提出集體索賠。

防患於未然

據悉,本次新州及昆州的特大洪涝災害系千年難遇。新州受災最嚴重的利斯莫爾(Lismore)地區洪水水位高達14.4米,較噹地先前最高的水位記錄高出兩米之多。
但韓田表示,所謂“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說法併不意味著此類體量的洪災每隔百年或千年才會髮生一次。

“那其實百年一遇呢是指每年有1%的機會會遇到這個洪水,它意味著如果你在這個區住三十年的話,你就有可能有26%的機會去遇到這個洪水。”

“這個的話有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非常多,那你願不願意去承擔這個風險,也是你在買房的時候去值得考量的一點。”

防患於未然因此至關重要,嘉賓也建議民眾就自家是否處在洪涝區(Flood Zone)予以查詢,以便在災難來臨時有備無患。

韓田表示,主要有五種方法可查詢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政府的免費網站以及購買或在自家購房合同中找尋section10.7(2)文件。

若您的住房位於洪涝區、或您正計劃在洪涝區新建住房,均可寀用相關措施為其在洪災中的結構安全保駕護航。點擊封面音頻,聽新州建造公司負責人、持牌結構工程師韓田帶來詳細解讀。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話節目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SBS致力於用60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