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僅三年不到就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拼多多",一躍成為了阿裡巴巴與京東商城的主要競爭對手。但是就在市值直衝240億美元的同時,也因出售大量假冒偽劣商品陷入了輿論與法律訴訟的困境。
從Adidas到Abodisi,從創維到"創維嘉""創維美",從松下到松下智能,從超能洗衣液到超熊洗衣液、走召能洗衣液,從藍月亮到藍月殼,從"六個核桃"到"大個核桃",吃的、穿的,稍微一走神或者眼神略有不濟,就有可能買到"大牌"。以至於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被拼多多造過的假,都不是大品牌!而眼下,在這一波浪潮中,拼多多併沒有忘記澳洲,知名葡萄酒品牌Penfolds終於等到了Benfords的"華麗"登場。而這個Benfords的網上品牌也使用了Penfolds在中國的注冊商標"奔富"。
號稱"便宜有好貨"的拼多多勢頭迅猛,為何一到美國上市問題就接踵而來?拼多多出現的最大意義又揭示了怎樣的問題?在經濟學家趙曉看來,拼多多表現出的中國年輕人的消費降級罪魁禍首就是中國驚人的高房價,而作為接盤俠的中產階級因為併不屬於錢多的群體,在被高房價綁架後轉而只能選擇降低消費標準。而坐頭等艙的人幾乎都已經從樓市跑掉了。歡迎收聽中國知名學者趙曉與記者謝欣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