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逐步放寬新冠疫情封鎖措施,澳大利亞醫療系統中的擇期手術等待名單爆滿。
9月17日的數據顯示,新南威爾士州有10萬名患者在等待治療,專家表示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等候列表。維多利亞州也有超過56000人在等待手術。
要點:
研究顯示,澳洲私立醫院和公私混合制醫院存在“撇奶油”式患者選擇
最新數據顯示,在2017-2018財年,澳洲私立醫院在所有的與醫院相關的醫療活動中所佔比例已將近一半
醫院出於經濟收益的患者選擇將讓公立醫院的治療等候期越來越長
私人醫療的快速髮展
楊歐博士曾在維州政府健康與人力資源部門任高級統計顧問。他表示,澳洲擁有公立和私立混合制的醫院體系。目前,政府給私立醫療體系很大的補貼,併且鼓勵民眾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例如,如果不買私人醫療保險,收入達到一定高度的人士會在財年底報稅的時候繳納一定比例的Medicare Levy醫療保險稅(可能比私人醫療保險的保險費還要高)。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政府提出加彊私人醫療的實施建議,之後的2001年走上正規。政府全面地通過稅收政策以及對私人醫療保險的補償來刺激人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以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
2001年之前,人們看病往往只會想到去公立醫院,私立醫院所佔市場份額很小。楊博士表示,他剛剛從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澳大利亞衛生和福利研究所拿到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017-2018財年,澳洲私立醫院在所有的與醫院相關的醫療活動中所佔比例已將近一半,私人醫療已經成熟。從選擇性治療來看,澳洲的三個選擇性手術中就有兩個是在私人醫院做的。
私立醫療系統為什麼選擇患者?
楊歐博士的研究顯示,由於私立醫院向保險公司申報治療費用的模式和公立醫院向政府申報費用的模式基本相同(例如,疾病種類DRG中某個疾病類彆的治療費用是固定的),隨著醫院產能利用率的提高,以利潤為動機的患者選擇(被形象地成為“撇奶油”或“摘草莓”)的可能性更高。
私立醫院傾向於挑選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進行治療,而把利潤較小或沒有利潤的重症患者轉到公立醫院治療。這一現象在公私混合制醫院內也存在。
由於信息不對稱,在加上私人醫療身份的病人從私立醫院轉往公立醫院就醫也基本不用等待,就醫的病人往往對轉換醫院沒有異議。
醫院選擇患者背離政府設計初衷
私立醫院選擇患者的行為為自身帶來了更高的利潤,但郤相應地增加了公立醫院的負擔,進而對政府的財政產生影響。這與設立私人醫療以分擔政府財務壓力的初心不符。
另外,這種“撇奶油”現象會把更多的病人“排擠”到公立醫院,讓治療等候時間拉長。如果考慮到年輕人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的意願降低的因素,公立醫院治療等候時間會越來越長。新冠疫情之後,這一現象可能會更被放大。
就此問題,研究學者和經濟學家也在不停地給政府做諮詢以及提供建議。楊歐博士表示,希望這樣的研究可以讓政策制定者從上層結構和制度設計方面多做考量。
點擊文首圖片,詳細了解澳洲私人醫療體系髮展和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