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本台記者陳藝舒的詳細報道。
吉納維芙.張在達爾文舉辦的澳大利亞民族社區理事會聯盟年度會議上髮表了演講,她將焦點放在感受種族主義的痛苦上。
她說:“社區應該對抗擊種族主義的方式負責任,因為它在不同世代,以及到其他社區間都有連鎖效應。種族是一種概念,不是一個事實。所以它表現的方式是很特彆的,會導致害怕的人們將他們的態度傳遞給其他人。我所說的是我作為八零年代成長起來的亞洲人,所遭遇到的種族主義,同時這種種族主義是如何在我的家庭中被內化的。”
這種內部化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吉納維芙.的丈夫來自於非洲,她說她的丈夫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對他有一些種族主義的感覺。
“我和我父母的關系一直都不好,以前這併不會給我帶來太多的困擾,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同意過我約會的任何男人,我的父母內心有一種偏見我認為是很悲哀的,噹我選擇要嫁給這個人的時候,這個偏見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情況變得十分困難。”
身為華裔的吉納維芙成年後在上海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她表示,在她去中國的時候,她經厤過一種特殊形式的種族主義。
“在中國作為一個長相像中國人的人,我也遭遇過種族主義,那時候中國只是希望擁抱西方的一切東西,我在中國因為看起來像中國人而被拒絕,這是我覺得有趣的一種特彆形式的種族主義,因為我回到中國,感覺我應該最終被接受,因為我會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這其實是一種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