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醫生鐘嘉寰說,馴良的狗攻擊人可能是因為“領地”受到侵犯或感到害怕不安,激髮起了它們的防禦模式;也有時候是因為傷病或者衰老導致狗狗神志不清,因而有時出現過激反應。
他建議人們注意狗準備進入攻擊模式之前的一些標志,如:露齒、毛髮豎起、低吼或是吠叫,一定不要去招惹逗弄有此類蹟象的狗。
遇到陌生的狗向你迎來,最好站著不動,不要逃跑;不要髮出聲響;胳膊下垂護住身體側面,攥緊拳頭;關注狗狗動向但不要直視對方;在狗狗對你不那麼感興趣時安靜地儘快離開。
鐘嘉寰特彆提醒家長,旁邊有狗時要特彆小心看著孩子,併教會孩子不主動靠近陌生的狗,摸狗之前先徵求主人同意,對狗要溫柔而且不要打擾正在睡覺或吃飯的狗。
他說,如果真的不幸遇襲,重要的是要縮成球狀,保護臉、頸、胸和腹部,等待增援。如果有包包或袋子可以用來遮擋,併儘量以其他方式分散狗狗的注意力。
在澳大利亞被狗咬傷,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但需要趕緊消毒包扎和接種破傷風疫苗。破傷風疫苗接種以後不是終身免疫,如果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您需要立即去見醫生併按照囑咐,在必要時重新接種疫苗。
更多有關寵物狗為何傷人,遇襲時如何自保的信息和鐘醫生對聽眾提問的回答,請點擊音頻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