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澳大利亞每年有35000人走失,每四個小時就有人會失踪。6月初14歲的自閉症少年William Gallaghan在維州的野外生活了兩個晚上。在兩百多名搜救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最終穫救。特約記者焦璐針對普通的叢林漫步、野外郊遊等活動,總結了幾則“叢林生存法則”,與大家共享。
READ MORE
安居澳洲: 澳洲每四小时就有人失踪
“第一,就是要保持冷靜。”焦璐表示, 在野外走失、天黑路滑,加上對週圍環境的不了解,如果嚐試彊行尋找歸途,可能會失足墜崖、釀成慘劇。所以,保持冷靜就是第一法則。
要點:
- 保持冷靜是野外求生的第一要義。
- 保暖和水源比食物更加的關鍵。
- 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V”字。
讓自己恢复理性後,取暖和水源就成為了第二大要素。“根據一般的生存者的戶外統計,人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可以生存達三週,但是,大前提是你必鬚找到水源。”
今年5月底,兩名23歲的新西蘭登山者在野外生存了19天,斷糧13日,最終穫救。他們的經驗是:保持冷靜、待在離水源近的地方併注意保暖。根據The Weather Channel的報道, 兩名登山者在野外求生時找到了水源,併且帶有專業的衣物、睡袋、防水包裹和帳篷。
焦璐表示:“現在因為是冬天,找到遮擋物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一個是取暖,一個水,這些才是噹務之急,最後才是考慮我需要找尋什麼吃的東西。”
“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之下你只能生活三天,而沒有保暖,最多只能生存三個小時。”在保暖的問題上,焦璐彊調避免穿棉質的衣服。“活動者將棉質的(衣物)稱為Death Cloth。這個布料是非常不易於保暖的。因為它非常容易吸收水分,而且不容易榦。”
人類情感上的需求也會影響野外的求生狀態。焦璐稱,在滿足了以上基本條件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類或動物陪伴的情況下,最多的生存時長一般的人可能是三個月。”
除此之外,野外出行還需要配備急救包、繃帶,在出行前也需做好相應的研究等準備工作:“看看這個地區是否是蛇經常出沒的地區,萬一碰到緊急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Being able to trek again with our friends made me more appreciative." Source: Pinoy Weekend Walkers in Sydney
“搜索一下附近的信號如何,看一看其他旅行者在網上所寫的反餽、提供的信息。”
最後,焦璐提醒外出的旅行者隨身佩戴打火機,在野外丟失可以生火併髮出求救信號。“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一個‘v‘字。”
“你是希望這塊的煙越大,也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你能找到潮濕的樹葉效果會更好,因為潮濕的樹葉燃燒起來(所產生的)煙霧會更大。”
焦璐還分享了更多野外求生法則,比如在走失後,巧使配鏡也可以增大穫救的幾率。歡迎點擊圖片音頻收聽更多的內容。
READ MORE

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实施的COVID-19限制措施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mandarin/zh-hans/how-australia-s-states-and-territories-are-relaxing-coronavirus-restrictions
目前全澳各地進行廣泛的冠狀病毒測試。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您現在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聯邦政府推出的冠狀病毒追踪應用程序COVIDSafe。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