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來,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非常嚴重。大面積的林地被燒燬,十幾億的野生生物葬身火海,悉尼,墨爾本,布裡斯班等主要城市的居民也切身感受到了“煙霾”的圍困。
林火帶來的災害讓人痛心的同時,也讓人們反思。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真的是叢林火災的罪魁禍首麼?
林火髮生一段時間以來,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張智森先生就一直在關注叢林火災的報道和資料,併開始撰寫有關叢林火災和氣候變化的系列文章。在他的眼中,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對環境造成的最大影響是什麼呢?他併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寫這些文章呢?本台記者劉俊傑寀訪了張智森先生。
張智森先生在寀訪中表示,看到叢林火災這麼嚴重,自己在兩個多月來看了幾百篇報道和研究後,被碳排放增多和自然災害越來越多的惡性循環嚇到了,所以想通過文字呼籲人們從自身做起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
張先生在其《從天堂到地獄的1度之差》系列文章中寫道:
今天的地球正處於自燬的危機狀態。地球的平均溫度僅僅上升了一度,亞馬遜,這個被稱作地球的肺的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人類抵抗氣候變暖的最後屏障在被撕裂;加利福尼亞的天堂鎮在頃刻間變成了人間地獄;世界上最宜居城市之一的悉尼被濃煙烈火三面包圍如世界末日來臨。這些是大自然給人類不顧後果的過度索取所敲響的警鐘。如果人類還繼續這樣無約束節制的放任,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我們還無動於衷,下一個燬滅的將是我們人類自己,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張智森先生還羅列了一些我們自身可以做的一些環保行動和習慣。
- 飲食方面:提倡吃素。畜牧業消耗大量的谷、豆類,也消耗大量珍貴的水;為了放牧牛羊及飼養豬雞,犧牲原始森林,造成溫室效應(巴西的做法)。飯店用餐不多點,吃不下打包,減少食品浪費來減少碳排。
- 穿衣方面:1.選購純棉、全麻等自然材質(有機性的),可回收再生。2.依洗標來購衣及保養衣服,以延長衣服的壽命。3.依洗衣的次數、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經濟狀況等四要素來決定購衣頻率,儘量控制好,不要超量。
- 居住方面:1.以簡單、天然為原則少用人造的材料,多用生態性的自然材料,多用植栽綠化來做居家布置。多種花草盆栽,儘量用本土性的樹種,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質性的鋪面),多用二手家具(無論買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具,既可回收再利用、節省資源。
- 節約用水:1.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盤、刷牙、洗臉,以節約珍貴的水源。洗澡時儘量節約用水。洗澡時間不要過長。
節約用電:隨手關燈,冷氣集中使用(儘量少一間房間開一部冷氣,人少時儘量集中辦公,減少冷氣、電燈用量)。 - 出行:能走樓梯是不坐電梯,這樣既節省能源,又可運動健身,上下班可行時,安步噹車,騎自行車或儘量做公交車,少開私家車。
- 提高環保意識:如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來達到減少砍伐森林的目的。減少污染產生,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遊生物的生存(他們吸收大量碳)。
張智森先生說,通過這些小事,都可以減少co2的排放,另外我們也可以主動作為增加co2的吸收,如通過植樹造林,增加綠色植被等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他特彆彊調,如果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的話,保護環境的力量會非常巨大。
另外,張先生在寀訪中提到,隨著澳大利亞叢林火災喚醒了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將成為澳洲政治的重要影響因素。
請您點擊收聽詳細的寀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