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考瑞大學數據科學講師吳佳博士最近代表澳大利亞參加了2019年海德堡獲獎者論壇(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這一在德國舉辦的學術論壇匯聚來自全球的200名數學與計算科學領域青年學者,與獲得圖靈獎、阿貝爾獎、奈望林納獎和菲爾茲獎等國際頂級獎項的獲獎者一起,進行為期一周的研究探討。
吳佳博士在人工智能和復雜結構數據挖掘方面的研究獲得了國際認可。他的研究旨在解決例如網絡安全等長期存在的問題。他在領域內著名期刊和會議發表多篇論文,並獲得眾多獎項,現任頂級數據挖掘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副主編。
雖然吳佳博士腿腳不便,需要藉助拐杖行走,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在學術道路上砥礪前行。他說,在澳大利亞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比較“純粹”。他說:“只要你的水平夠高,澳大利亞就會把許多資源傾向你,不會涉及其他因素,例如種族、性別和身體條件。”
社交媒體的“信息衛士”

Source: Supplied
吳佳博士從事大數據複雜結構環境下的數據挖掘科學研究以及在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方面的應用研究,主要方向為社交網絡上的模式分析。
無論在臉書Facebook和推特,還是在中國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上,都會有許多網絡謠言、網絡詐騙和網絡暴力等負面信息在傳播。阻止這些負面信息傳播的第一步就是溯源,找到信息發布的始作俑者。
吳佳博士說:“比如說學校當中我們非常反對的霸凌,我們需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制止這種消息的傳播。如果我們能做到早期預測,預判這條消息是否會在網絡上爆炸性傳播,就可以把負面信息扼殺在搖籃裡。”
在被問及這種技術會不會被別有用心的組織或個人用來屏蔽信息,吳佳博士表示,技術是公開和中立的,關鍵是如何使用這種技術。在和政府的合作項目中,主要是為了防止惡意消息的傳播。他說:“在做研究時我們並不針對個別人,都是運用公開的數據集。對我們來說只是代號,具體是誰我們並不知道。”
在澳大利亞學習比較純粹
吳佳博士在中國完成博士的第一年之後,就來到澳大利亞繼續學習,對中澳兩國的學習和研究環境都深有體會。他說:“在澳大利亞學習比較純粹,第二是比較開放,第三是可以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上面,不用擔心其他的任何東西。”
吳佳博士雖然腿腳不太方便,行走需要依靠拐杖,但澳大利亞提供的設施和支持十分完善。他說:“這一點澳大利亞做的非常好,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澳大利亞任何一條街道、每一個商場以及大部分火車站,都可以看到為殘障人士提供的便捷設施。
吳佳博士介紹說,自己在大學上課的時候,還發現有很多學生是坐著輪椅來的,他們都可以暢通無阻。他說,針對不同人群把教學設施做到十分完善,這一點是十分了不起的。他說:“無論你身體狀況怎麼樣,澳大利亞這邊只關心你研究做得怎麼樣,這一點是非常好的。如果刻意去關心的話,還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Source: Supplied
吳佳博士還是麥考瑞大學博士生導師,他也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想申請澳大利亞博士或博士後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他介紹說,申請澳大利亞的博士有兩個側重點,一個是碩士成績,另外一個是科研水平。
他說:“成績好還不夠,還要有東西來體現你的科研水平。現在大家比較認可的方式是,你要有高水平的論文。當然,英文也要達到要求,這是一個門檻。除了英文之外,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碩士成績和高水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