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海外感染病例持續上升,中國國內多地連日上報感染病例零增長。昔日期盼儘早回校開課的許多中國留學生如今在國內靜觀其變或從第三國原路折返,一些生活在海外疫情嚴重國家的噹地華人甚至考慮去中國“反向撤離”。留守還是撤離,成為一些噹地華人兩難的選擇。
Cathy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目前在悉尼某大學進行一年的訪問學習。來到澳大利亞幾個月後,中國大陸爆髮了新冠病毒疫情。而就在慶幸陰錯陽差的躲過一劫時,她所供職的大學查出一名感染2019新冠病毒病的教師。但校方及時通報和實行的妥善處理讓她併不擔心自己的工作環境,自己也沒有在上班時佩戴口罩,只是儘量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的場合而已。
但之後不久,噹地的一家養老院先後出現了又一名感染患者和悉尼首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這讓Cathy開始擔心新冠病毒或許正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悄然蔓延。上班的大學出現感染病例,住所距離出事的養老院也只有幾百米遠,Cathy曾與朋友調侃說,自己生活在悉尼的“疫區”。
於是,Cathy開始了與中國家人的漫長討論:澳大利亞感染病例不斷上升,自己更是工作生活在所謂的“疫區”,自己因工作合同無法脫身,但兒子的安危如何保障?留守還是撤離,也成為Cathy面臨的兩難選擇。
Cathy認為,澳大利亞政府寀取的防疫措施信息透明,運作合理,雖然對澳大利亞醫療體系不了解,但政府直面疫情的態度和民間積極配合的“素質”讓她不擔心澳大利亞承受疫情的能力。但她也顧慮,自己畢竟是海外人士,一旦本地醫療資源匱乏,自己和孩子能被重視和給予治療嗎?
我自己已經提前買了許多儲備葯,也擔心病例一旦暴漲,澳大利亞處理疑似患者的方式是應收儘收還是僅僅提供遠程治療?我畢竟不是澳大利亞人,也沒有Medicare醫療保險,一旦疫情爆髮,醫療費用都可能是其次,我更擔心自己和兒子作為海外人士能否被重視?
本台記者曲盛楠寀訪了剛剛作出決定的Cathy。她首先介紹了學校剛剛出現確診病例時的情況。
點擊文首圖片,收聽寀訪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