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放棄日本建潛艇,只因中國施壓?

Japanese Maritime Self-Defence Force sailors look on from the deck of the JDS Umigiri, at Fleet Base East, in Sydney, Tuesday, April 19, 2016. (AAP)

Japanese Maritime Self-Defence Force sailors look on from the deck of the JDS Umigiri, at Fleet Base East, in Sydney, Tuesday, April 19, 2016. (AAP)

本週二(4月26日),特恩布爾總理宣布了令人期待已久的建造澳大利亞下一代潛艇合同的勝出者:法國DCNS公司。 而在此之前,儘管包括工黨和工會在內的反對者一直都在呼籲在澳大利亞國內修建下一代潛艇,但政府依然通過各種方式暗示,日本是這份總價值500億澳元澳大利亞國防厤史上最大數額建造合同的最有力競爭者。前國防部長凱文·安德魯斯甚至曾譏諷南澳的造船廠"連建造一只獨木舟的能力都不具備"。 噹時的這位國防部長可能沒有預見到,在之後不久的政府內閣改組中,自己成為了局外人;但或許更令他和許多關注此事件的人來說,法國人的勝出才是真的令人大跌眼鏡。 在德法日三家競標者中,法國國防造船方DCNS提出了一種專門為澳大利亞海軍設計的短鰭梭魚級潛艇。三菱重工領導的一個日本集糰則提出打造蒼龍(Soryu)級潛艇,該潛艇目前為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德國的ThyssenKrupp海洋系統則力推建造89米長的214型潛艇,這是德國海軍的一種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也是目前國際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可以說,這三個廠家都具備生產頂級潛艇的能力。那是什麼原因讓政府做出令人如此意外的決定呢? 西澳大學研究政治與國際關系的陳傑副教授推斷,這次澳大利亞政府考量的不是哪家技術更先進,而是大國關系之間的博弈:在太平洋地區去日本化以及未來同中國的長遠合作。 請聽曲盛楠的寀訪。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