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之下,澳大利亞尤其對農業人才求賢若渴。
Polo Zhuang(莊傑超)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累積多年的食品加工業經驗,憑藉自身豐富的技術,他在歷經層層關卡後,於去年11月入境澳洲,投身於一間位於維州偏遠地區Cobram小鎮的家族農場。
要點:
- Polo Zhuang整整等待八個月才順利入境澳洲
- Polo Zhuang的獨特真空果乾製造技術,拯救一間農場
- Polo Zhuang鼓勵更多技術人才投身澳洲農業
在距離墨爾本車程三小時左右的Cobram小鎮,有一間叫Manto Produce的蘋果農場,因為連續三年遭逢多場冰雹,導致大量的收成報廢,同時,因為近年國際對澳洲蘋果的需求銳減,導致出口的農產品滯銷。
於是,這座農場主人透過友人找上當時台灣食品加工業專家Polo Zhuang,希望他幫忙整個工廠的生產安排。
那時候我是在中國大陸教他們真空油炸的技術,我有個馬來西亞的朋友找上我,聽說(澳洲)這邊的人希望可以找技術人才,教他們製作果乾。
Polo Zhuang表示,接獲邀請後,他連續兩年頻繁到那座農場考察,並且專挑蘋果產季去,希望能對症下葯,「(澳洲這邊)有那麼好的資源,但是他們的食品加工技術,停留在跟我們(台灣)的二、三十年前是一樣的,我講這是實話,沒有那種貶低的意味。」
和當地團隊多次交流後,Polo Zhuang決定加入這個家庭農場,然而,正當所有的機組設備都已經運到農場後,卻碰上COVID-19疫情以及澳洲的國際旅遊限制令。

Source: Polo Zhuang
Polo Zhuang回憶,即便已經獲得400專業人士工作簽證,身為技術的種子教師的他無法入境,等同於無法開工,當時全部的人都很著急。
他表示,團隊不僅出動了澳洲國會議員幫忙,甚至澳洲駐台北辦事處處長都幫忙致信給移民局,所幸,經過八個月後,他成功獲得入境豁免、順利來到農場。
拯救農場營運的第一步,Polo Zhuang分析,蘋果一年四季都能生產、且Cobram鄰近全澳最大蘋果產地Shepparton,享地利之便,便從製作成蘋果脆片(果乾)著手。

Source: Polo Zhuang
澳洲的果乾技術,通常是清洗、切片到需要的尺寸、送進去用熱風烘乾法製成。我的技術是用真空乾燥的,真空狀態下,不用到太高的溫度,水就會開始沸騰,也就是本身水果裡面的水分,就會被吸走。

Source: Polo Zhuang

Source: Polo Zhuang

Source: Polo Zhuang
他的加入和創新生產模式,也讓所在的農場獲得2021 年維州偏遠地區成就獎(2021 Community Achievement Awards for Regional Victoria)的商業成就獎(Business Achievement Award)提名。
他希望自己的故事,帶動更多華人技術人才投身澳洲農業和畜牧業,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Source: Polo Zhuang
Polo Zhuang透露,未來他預計將目標放在利用澳洲當地農產品,利用自身的專業食品加工技術,開發肉乾或台式蛋卷等產品。
(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繫: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並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