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來自台灣,從小就熱愛旅遊並向往到國外工作,08年透過台北護理大學與昆士蘭理工大學(QUT)的雙聯學位課程,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學習,就此愛上澳洲。
我好喜歡澳洲喔!澳洲的藍天真的好藍、而且生活很舒服。
一年美好的留學經驗,埋下Ivy“澳洲夢”的種子,然而,由於家裡因素,Ivy先回到台灣,並在台大醫院開始護理臨床工作。
就在這段期間,Ivy碰上人生另一個轉捩點,認識了她另一半、當時在台灣旅遊的澳籍丈夫。兩人穩定交往後,決定共同在澳洲生活,於是,14年Ivy透過打工度假籤證回到澳洲,漫長地等待申請護理師執照。

Source: Supplied
我當初來澳洲只帶了兩千澳幣,但光是護理的bridging course就要一萬五澳幣,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存錢。
即便在台灣已有五年護理執業經驗,Ivy到澳洲後,為了生活努力多方嘗試,她在按摩店、療養院、醫院、甚至草莓園工作過。她稱,這些工作看似內容不同,但從每個經驗當中,都學到許多東西,幫助她在澳洲開啟護理職涯之路。
Ivy取得執照後,第一份護理正式工作是在昆州Townsville的醫院上班,她謙稱自己很幸運,工作不到六個月就被升為臨床護理師。當時,該地區很少華人、護理圈更是基本不會見到華人面孔,Ivy表示,身為新人又是少數族群,她穫得雙倍肯定。
目前在堪培拉一家醫院工作的她,在一年內也穫得升遷機會,擔任代理護理長。Ivy觀察到亞裔護士普遍較害羞、害怕衝突、謙虛,她鼓勵所有人一旦有機會出現,就勇敢舉手去嚐試。

Source: Supplied
在臨床工作上應該更積極地替自己發聲,爭取機會上位,這樣才有辦法幫助更多後進的華人護士。
在澳洲的護理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很快樂,然而,進入國際職場後,雖然醫院都會提供多元文化訓練課,仍免不了遭遇些文化衝擊。Ivy坦承,到堪培拉工作後,曾有一名資深韓裔同事,和她共事時,批評她不懂敬老尊賢。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文化衝擊,Ivy一開始覺得十分有壓力,並不解自己將在澳洲職場學到的“溝通”方式為何不適用。不過,她試著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才明白韓國看重年紀甚於年資。她建議,遇到類似衝突時,保持開放的心胸、去傾聽和了解。
在台灣的臨床護理工作,常常和“血汗工作”劃上等號,Ivy表示,台灣人對護理師的期待很高、導致工作繁雜又厖大。而在澳洲,她感受到人民對護理人員的肯定,增添她工作的成就感。
而澳洲和台灣的臨床工作環境和風格也很不同,像是,因為澳洲完善的臨時員工制度(casual pool),如果護理人員生病,大可放心地請病假,不需要擔心造成其他同事的負擔。另外,每個季度都會固定調整年資和年薪。

Source: Supplied
不過,她也稱,即便廣告都稱澳洲的護病量只有一比四(台灣平均是一比七到十床),對護理人員來說,實際狀況肯定沒有廣告描繪得“夢幻。”
在台灣的護理臨床工作,只需負責專業護理的區塊,在澳洲則是total care,像是幫病人擦澡、清洗排泄物等。
Ivy建議同樣擁有澳洲護理夢的人,先想清楚並調整心態:“你願意每天幫病人洗澡嗎?病人可能在排便或腹瀉時,你願意用手去把它清掉嗎?在澳洲,掉在地上的排泄物,不是清潔人員負責範圍,而是護理人員去收拾的。”
成功圓夢後的Ivy,時常收到後進詢問如何踏進澳洲護理之路。隨著大環境和移民政策不斷變動,她點出關鍵在於了mindset,“不要遇到難題就放棄,否則可能會跟真正的機會擦身而過。”
歡迎點擊圖片,收聽完整寀訪音頻。

Source: Supplied
據聯邦衛生部網站,感染冠狀病毒後的症狀從輕度到肺炎不等,可能包括髮燒、咳嗽、喉嚨痛、疲勞和呼吸短促等。
截至週二(3月17日)下午,建議只有那些剛從海外旅行歸來或接觸過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患者且在14天出現症狀的人士前去做病毒測試;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醫療緊急情況,請致電000。
(本文系SB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READ MORE

【我们的故事】COVID-19下的治愈系歌声:黄金海岸乐之声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