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台式美食做街訪 YouTuber微笑男孩想讓世界更認識台灣

Wei Zeng

YouTuber Wei Zeng Source: Wei Zeng

YouTuber「微笑男孩」Wei Zeng秉持讓世界更認識台灣的理念,帶著台式美食在澳洲許多城市做街訪。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家鄉在台灣高雄的Wei Zeng,兩年多前啟程來到澳洲打工度假,並創立YouTube頻道,分享在澳所見所聞。其中,以澳洲街訪系列最為知名,頻道至今已有近九萬人訂閱。


要點:

  • 來自台灣的年輕人Wei Zeng兩年多前到澳洲打工度假圓夢
  • Wei Zeng帶著台式美食上街採訪澳洲人對台灣的看法
  • Wei Zeng希望藉由趣味方式,讓世界更認識台灣

現居布里斯本、總掛著燦爛笑容的大男孩Wei Zeng表示,自己是台灣最後一屆的一年義務役,退伍後他原本的志願想要當空服員。然而,在準備英語考試時,他看到了一支外國YouTuber分享的澳洲打工度假影片,開啟了塵封多年的夢想。

Wei Zeng回憶,大一時他就十分嚮往體驗海外生活,而不只是出國旅遊,因此總想著畢業後要到澳洲打工度假。
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要有任何後悔。
當時Wei Zeng評估自己的英語程度還不夠好,於是先報名了去菲律賓的密集英文班,扎實地學了兩個月的英語後,他就啟程來到澳洲打工的第一站:伯斯。

初抵達伯斯的Wei Zeng,選擇落腳在背包客棧裡,和來自各國的背包客們用英語交流,持續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他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透過背包客棧的網站找到的,騎著摩托車、發送廣告傳單。從事這份工作兩個月後,Wei Zeng發現自己實在太喜歡澳洲,於是改前往牛肉廠集打工度假的二簽。
牛肉廠是一個很血腥、很冷的工作環境。實在是無法想像,這輩子沒看過這麽恐怖的景象。
所幸,在牛肉廠擔任清潔員(floor boy)一週後,Wei Zeng漸漸習慣工作環境,見怪不怪了,並在牛肉廠累積六個月的工作經歷。

Wei Zeng在澳洲打工度假時,創辦了個人的YouTube頻道,一開始他分享的多是實用型影片,例如:行李打包、當地買車、找工作等主題,給同樣想要來到澳洲打工的朋友參考。
Wei Zeng
Source: Screenshot from Wei Zeng's Channel
頻道成立一陣子後,Wei Zeng萌生了「讓世界更認識台灣」的念頭,遂開始推出一系列的街訪影片,帶著台灣的美食丶飲品或和台灣相關的主題問答版,走上澳洲各城市街頭,實地採訪澳洲人對台灣的印象,並推廣台灣文化。
Wei Zeng
Source: Screenshot from Wei Zeng's Channel
Wei Zeng表示,2019年企劃第一支食物街訪時,他帶著備受台灣人喜愛的麥香奶茶走上伯斯街頭,一名女生得知他的動機後,用充滿肯定的眼神,告訴他”That’s amazing!”讓他十分感動。
Wei Zeng
Source: Screenshot from Wei Zeng's Channel
除了透過美食,Wei Zeng也設計一些趣味的主題,例如:訪問澳洲人最喜歡哪個台灣男藝人,藉此讓更多澳洲人認識他所熱愛的台灣。

歡迎您點擊首圖,收聽完整採訪podcast。

本文系SB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帶台式美食做街訪 YouTuber微笑男孩想讓世界更認識台灣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