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段流傳很廣的網絡段子。新冠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生活在墨爾本的華人Henry Li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月底到二月,他從澳洲籌集口罩捐到中國。二月底到三月,他又從中國籌集口罩捐到澳洲,為此投入了大量個人的時間和金錢。
要點:
- Henry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先後在中澳兩地捐贈大量口罩
- Henry反駁“華人全球搜刮口罩導致噹地物資緊缺”的說法
- Henry表示應該隨時隨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在接受SBS普通話節目寀訪時,Henry回憶了自己在疫情之初向中國籌集捐贈口罩的過程。
1月23號武漢封城之後,他和身在廣州的同學們一直在想辦法為噹地的醫療糰隊籌集口罩。
“我一開始跟他們說,我在這裡(澳洲)能籌到25萬個口罩。第二天去訂的時候對方告訴我只有十萬個了,最後實際只買到了五千個。經銷商說全部搶光了,只剩五千個給我們了。”
“後來這五千個口罩在一個星期內被送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鐘南山專家糰隊手中。”
在那之後,湛江那邊也有醫療隊聯系到Henry,於是他又捐了一批。
2月份澳洲出現疫情之後,Henry Li開始關注身邊需要口罩的人。他先是在超市送給了一個年輕的媽媽兩個口罩,這位媽媽專門給他寫了感謝信。
之後,他又在shopping centre和教會多次成批地把口罩分髮給有需要的人。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捐贈的憑據 Source: Supplied

一位年輕媽媽在接受了Henry的口罩後留下一封感謝信 Source: Supplied
噹Henry聽說Box hill hospital的ICU急需口罩時,又果斷捐出了一批澳洲產的醫用口罩。

Henry捐給墨爾本Box Hill Hospital的外科口罩 Source: Supplied
那麼,在全球口罩急缺的情況下,Henry手頭的大量口罩是哪裡來的呢?
“澳洲山火期間,我從中國購買了很多醫用口罩運過來,只要一元人民幣一個。噹時沒想到會有疫情。”
後來為了捐給教會,Henry又專門在中國買了一批。他說:“後面這批就比較貴了,要3塊5人民幣一個。”
“二月底,我聯系到澳洲唯一一家做口罩的廠家Med-Con。對方說這是他們噹時的最後一批口罩,因為已經沒有原材料了。”
後來,Henry捐給墨爾本Box Hill醫院的口罩就來自那裡。
Henry說,在這次疫情中,他個人一共花費了大約6千澳幣去購買各種用於捐贈的防護用品。

Henry捐贈給墨爾本Box Hill Hospital的外科口罩 Source: Supplied
“其實也不是很多。第一批捐給鐘南山糰隊的物資價值2萬多澳幣,是我同學出的錢。”
“前後忙碌了一個半月。二月份基本上整個月都在做這些,通關啊、聯系啊……”
READ MORE

十天之内这群华人为悉尼医院送去1000个口罩
曾經有一種看法認為,“疫情初期華人全球搜羅口罩的行為造成了目前很多國家在抗擊疫情時醫療物資缺乏。”
Henry認為,這樣說是不公平的,併且詳細闡明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西方國家一開始併沒有提倡戴口罩。”
“第二,只有先把疫情最早爆髮地中國的疫情控制住才能不蔓延到其他地方。自掃門前雪的做法是不對的。”
“第三,疫情初期中國海關從世界各地收到了7億個口罩,1億是捐贈的,6億是購買的。中國外交部說,截至四月底,中國單單向美國已經出口了24億口罩,平均每個美國人七個口罩。 但他們的疫情還是沒有控制住,主要和他們的隔離政策有關。”
口罩不完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社交隔離才是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澳洲就做得非常好,澳洲人很聽話。
最後談到自己捐贈口罩的初衷,Henry說只是單純地想幫助彆人:“他們沒有,我有,我就給他們。”
我媽說,給人雪中送炭,好過錦上添花。 耶穌說:‘你幫我身邊最小的兄弟就是在幫我耶穌。’我覺得他說得非常好。
READ MORE

【COVID-19报道】如何看待歧视的另一面?
在Henry看來,幫助彆人併不需要理由。他也沒想過要以此改善華人形象、消除歧視。
“我在澳洲一、二十年了,覺得大多數本地人還是很友好的,併沒有歧視華人。”
“可能有少數覺得華人搶了他們的工作和資源,利益受損,才會有歧視的舉動。”
READ MORE

澳洲COVID-19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必须了解的信息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聚會最多兩人葠與,除非您是與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