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墨爾本、來自台灣兩名大男孩的Howard和Zac,2020年在YouTube成立中、英文雙語頻道"Taiwanese Tea",利用全職工作外的珍貴休假時間,拍攝影片分享勇闖澳洲八年、做過十份工作的獨特生活經驗。
要點:
- Howard和Zac創辦YouTube頻道分享闖蕩澳洲八年史
- Howard因工作和街頭吸毒者交手多次;Zac曾在馬鈴薯工廠被種族歧視
- Howard和Zac鼓勵大家在職場和生活上,敞開心胸融入不同文化
Howard目前在一家網路行銷公司擔任數據管理師,他號稱自己從打工度假、學生簽到申請PR過程,把所有的簽證選項「整組」都體驗過了。
2013年Howard透過打工度假簽證,首次踏上澳洲。結束後回到台灣生活兩年,然而,嚮往澳式生活的他,毅然決然放棄廣告公司小主管的工作、以及舒適的生活條件,甚至從文科跨足理工科,申請墨爾本大學的IT碩士學位,重返澳洲。
這些年來,他體驗過各行各業的心酸,包括:便利超商7-11大夜班店員、咖啡店員、餐廳店員等。Howard表示,最難忘的工作體驗,莫過於和來到店內的吸毒者過招,對他而言,實屬很明顯的文化衝擊。
我滿開心我做了這些事,但當時會覺得:天啊我在幹嘛?我30幾歲才來讀書,在台灣已經是小主管了,生活也很OK了。砍掉重練來澳洲,台灣親友可能會覺得我幹嘛去澳洲7-11工作,可是我沒有後悔,這是我人生的經驗多了這些故事,我還蠻開心。
Zac則在2014年帶著在台灣豐富的美髮經驗、一技之長,來到澳洲開啟打工度假之旅。他最初在南澳洲一處馬鈴薯工廠工作,後來到不同家髮廊繼續操起舊業,並且到美髮學校繼續深造。
Zac回憶,土豆工廠的經歷最令他難忘。

Source: Screenshot: YouTube Channel Taiwanese Tea
因為那個是我第一份完全是白人的公司,從來沒有跟這麽多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工作。
然而,當時他遭遇主管嚴重的種族歧視,在工作上對他種種刁難,有次因為班表問題,Zac甚至在車上乾等14小時,等著上工, 不清楚勞動權益的他“只能忍氣吞聲”。
後來慢慢好轉,然後也學到怎麽跟外國人溝通,打開自己的朋友圈,然後慢慢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吧!

Source: Taiwanese Tea: Howard and Zac
我們當時就是覺得說,在澳洲受到了很多幫助。然後我們也發現YouTube上許多澳洲華人YouTuber是打工度假者,而我們在這裡生活時間更長,希望能更全面地呈現澳洲生活和文化。
而提及在澳職場生存技能,Howard和Zac不約而同地表示,嘗試融入不同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相當重要。
Zac表示自己來澳洲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保持開放的心胸接納與自己不同背景的人,積極拓展交友圈,去傾聽和融入他們的生活。

Source: Taiwanese Tea: Howard and Zac
Howard補充,就讀IT碩士期間,他在每次分組作業時,都試著和非中文母語者、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組隊,從中學習到不同文化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對畢業後正式踏入澳洲職場相當有幫助。
(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繫: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並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