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BC髮表鄧聿文獨立學者對觀點:對特朗普的誤判和美中關系的硬著陸,文章提到,進入2018年,隨著貿易、台灣等問題全面髮酵,美中關系硬著陸可能性大增。而在美國國內特彆是外交政策和戰略界,則出現了一場有關中國的大辯論,完成了對中國認知的重新轉向。特朗普上台後,美國關於中國的辯論已經完成,結論是中國不可能成為美國塑造的那種國家,過去對中國奉行的接觸政策不能再繼續。
奧巴馬時期曾在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今年4月在《外交事務*雜志合刊上髮表的題為《中國的懲罰*文章就典型地代表了美國學界的看法。該文說,"美國曾設想,更多地與中國進行經濟交往可以使中國經濟逐步地但是堅定地走向自由化……但"華盛頓現在面對的是現代厤史上最有活力的巨大競爭者。正確對待這個挑戰,就要放棄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充滿希望的政策。"
特恩布爾總理在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時,提出了"聯歐抗中"的觀點,遭到澳前總理陸克文的批評,稱其"打臉中國"。
對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學院文化與傳播系主任韓銳副教授認為,任何西方的資本家都無法抗拒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的吸引力,但是西方國家又想儘量地抗衡中國,避免過分依靠中國市場,而最終受到中國的威脅。
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一路的變化,韓銳評價說:
本節目為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