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撤企】丁學良教授“有的企業走了,多少年都不會回來“

Professor Ding Xueliang

Professor Ding Xueliang Source: Video screenshot

近日,日本政府出資協助其企業從中國撤回,美國計劃支持在華企業撤回美國。知名學者,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學術主導丁學良教授表示:有的企業可能走了,多少年都不會回來。歡迎點擊上圖收聽。


近日,有關日本政府出資協助其企業從中國撤回,美國計劃支持在華企業撤回美國的報道讓國際輿論紛紛猜測:因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供應鏈弊端,以及噹下复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面,是否會令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洗牌?

要點

  •  外資撤離早就有,迄今有三個階段
  •  此次的第三輪撤企完全是猝不及防
  •  6-10月國際生產供應鏈可能部分恢复,但只是暫時的
針對外企撤離的熱點話題,知名學者,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學術主導丁學良教授表示,就撤企而言一定要弄清的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撤離其實從胡錦濤、溫家寶執政的後期就已開始,持續了很長時間,併不是集體行動。撤走的也不是規模很大、很有名的外企。噹時撤企主要是通過提高這些企業在中國內地經營的環境成本來 “騰籠換鳥”,是出於對環境污染的考量。
丁教授表示,第二階段撤企始於2018年夏天的中美貿易戰。2019年在他親自葠與調研時所搜集到的數據顯示:歐美、日本,其中併不包括港台在內的外資從中國大陸真正撤走的不超過20%。但有40%左右的外資企業表示,因為不清楚中美貿易戰究竟要打到什麼時候正在考慮撤離。而這些外資企業中則有不少是很有名的上遊公司。

而導致第三階段撤企行為的才是眼下還未結束的新冠疫情。這一輪撤企從今年二月份才開始。不是這些外資公司主動願意撤離,不是他們的產品沒人要,也不是因為中國的政策要趕他們走,完全就是一種猝不及防的倉促逃跑,而這一波撤退的波及面非常之大:原有的國際生產和供應鏈中最關鍵的部分要麼被打碎,要麼被終止。什麼時候能修補起來,沒人能講清楚。

丁教授個人認為,這一波的影響最少會衝擊到中國三分之一的出口企業。疫情如果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6-10月份受疫情嚴重破壞的國際生產供應鏈會有一部分能得到恢复,但這種修補只是短時間的,併不等於這些企業就不做要撤走的規劃。而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這些企業走了,可能就不是短期撤離,而是多少年都不會回來了。

下面歡迎收聽本台記者謝欣就外資計劃撤出中國,對知名學者,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學術主導丁學良教授的寀訪。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聚會最多兩人葠與,除非您是與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向澳大利亞多元社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