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如果說小偷也算一種職業,在謝欣看來,那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陶敏博士由此分析,這個職業估計也會有“黃金年齡”。
“開天窗”、“開窯口”“牽鼻頭”、“鉆底子”、“差手”、“草竊”、“市偷”,偷盜按技術、路逕、環境等等有著五花八門的分類,絕對會把門外漢們看得眼花繚亂。
從梁山好漢、《三俠五義》到《盜墓筆記》,小偷在不同文學作品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現或存在著,或彪悍、或俊美、或狹義,或神秘,或殺人越貨,或劫富濟貧。
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從白細胞數量我們可以知道有沒有“炎症”;從血紅蛋白的高低,我們可以了解貧不貧血。所以史雙元博士認為,社會的整體道德素質,是可以通過底層群眾的素質來得以反映。比如,如果一個社會,小偷和乞丐能不能分得清,就很能體現社會的文明和素質。
從社會學的視角回歸後,陶敏博士把視線又延伸到了應用學科。他說,在過去,小偷、警察和社會間也存在著一種心照不宣的生態平衡,所以“天下無賊”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SBS《文化苦丁茶》,澳洲最好的文化節目之一。歡迎收聽。
嘉賓:文化學者陶敏博士,史雙元博士,主持:謝欣。
SBS電台《文化苦丁茶》每週五早上澳洲東部時間早上8:15播出,每週日早上8:15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