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倡導者更表示,澳洲應該在使用人工智能和保護兒童的問題上,樹立一個全球的標準。
在會上,一些保護兒童倡議者表示,由人工智能產生虐兒又或者有關性侵兒童內容的數量激增,由2023年的近5,000條增加至去年(2024)的67,000多條。其中包括是因為一些使用日益盛行的深度偽造圖像(deepfake)上載至一些專門是展示「裸露」影像的應用程式的普及,而利用人工智能對兒童進行性剝削的情況,可以說是以指數級來增長,而這些情況, 亦令一些保護兒童倡導者擔心澳洲的法例,並不能追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
這次圓桌會議是由澳洲國際受虐與失踪兒童中心(ICMEC)負責召開。
該中心的總監甘農(Colm Gannon)表示,澳洲於三年前推出的保護兒童框架,並未能應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威脅,他敦促政府將有關問題作為優先事項處理。
甘農表示,在2021年出台的國家保護兒童框架是一個為期十年的框架,其中並沒有提及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問題,而他們亦正努力為政府制定解決方案,將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保護兒童的安全這個問題放在首位。
而在今年較早前,英國便成為全球首個將濫用人工智能製作兒童色情圖像列為罪行的國家,以保護兒童避免因此而受到傷害。甘農現時亦正努力希望游說政府要制定類似的法例。
前澳洲年度傑出人獎得主泰姆 (Grace Tame)表示,網上引致對兒童有關的虐待問題,是需要透過全個社會的層面來解決。
泰姆表示:『施暴者不單止是在誘騙個別的受害者,同時亦在誘騙整個環境,以建立一個控制機制,讓虐兒的行為在眾目睽睽之下得以實施。我們可以透過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兒童和兒童工作者,還要針對整個社會,識別誘發接觸性犯罪框架的方法,例如了解罪犯如何鎖定受害者,以及他們具體針對的是哪些受害者。』
情報公司Graphika於2023年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使用一些合成而未經同意的私密形象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 以往,這些形象可能只會在一些小眾的互聯網論壇中出現,但現在經已發展成為一種自動化和規模化的網上業務。
報告還有其他驚人發現, 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梁焱剛的報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