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鎖期間,不少孩子在家學習,有些父母會花很大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甚至比較嚴格管束孩子學習。
有些父母髮現,自己的孩子從在家學習到返回學校上學後成績有了明顯進步。如果是這種情形,孩子會不會在學習上更自信,會在之後更有學習動力呢?
要點:
- 父母對居家學習的孩子嚴格管束可能會降低孩子的自信
- 學習興趣以及對學習價值的認同是孩子學習動機的主要驅動
- 彊調學科內部相同性有利於孩子各學科均衡髮展
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積極心理和教育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Jiesi Guo郭捷思博士告訴SBS普通話,孩子學習的自信心一般受三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自我能力的感受、和週圍同學能力的比較和學科間的成績比較。
孩子學習成績進步自然對自信心有正面作用,但如果從父母那裡收到比較負面的反餽的話,這種自信心的提升會被抵消。
二年級或三年級之前的孩子的學習自信大部分來自於對自我能力的感知,二年級或三年級之後,孩子會和週圍同學的表現做比較,到了初中的時候,努力程度的比較因素會受到孩子考量。
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之間的關系併不是很明顯。郭博士說,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容忽視。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分彆對應學習興趣和認同學習的價值。父母和老師應該從這兩方面引導,髮現以及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併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價值。
Jiesi Guo博士的一項實驗研究髮現,學科成績的差異也會影響孩子學科成績的均衡髮展。他表示,實驗髮現,彊調學科相同性而不是差異性更有利於孩子在不同學科的均衡髮展,父母應該更多地給孩子正面鼓勵(例如,“你的數學成績這麼好,英語等其他成績也一定會很棒的”),而不是彊調孩子的學科弱勢(例如,“你的英語成績這麼差,如果要是能像數學一樣多下功夫就好了”)。
如果能儘量讓孩子的學科成績均衡髮展,那麼,他們到了高年級就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但郭博士表示,孩子到了高年級就很難避免學科內部比較了。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聚會限制: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mandarin/zh-hans/how-australia-s-states-and-territories-are-relaxing-coronavirus-restrictions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相關新聞和信息用63種語言報道,請訪問: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