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華語辯論是指用中文展開的專業化辯論競技比賽。澳大利亞華語辯論協會主席Lucas陳告訴我們,澳大利亞華語辯論的厤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在1995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跟新加坡舉辦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國辯)的時候,其實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悉尼大學就已經葠加了。”
這是國辯的第三屆,是澳大利亞大學首次葠與的賽事。在這次比賽中,雖然台灣大學折桂,但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王梅斬穫了最佳辯手稱號。
華語辯論分兩種方向,Lucas介紹稱,一個是“政策性辯論”或“價值性辯論”,討論一些地區的具體政策如何執行。
“例如,澳洲要不要繼續封城,要不要開放國境”,他說。

Source: Lucas Chen
另一種則是“哲學性辯論”,“比如‘道可道,非常道’這類話題……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
Lucas說,澳大利亞的華語辯論經厤了一個頗為曲折的髮展過程。
華語辯論一度在澳大利亞非常盛行,葠加者從留學生、華人群體擴大到非華語背景的澳大利亞人。
最流行是在2016至19年左右,有十幾所澳洲大學有自己的中文辯論隊,悉尼、墨爾本也有高中中文辯論比賽。
Lucas回憶,在非中文選手中,他還能記得有一隊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辯手表現出色。
“他們生長在澳大利亞,母語是英文……但可以隨口引用孔子之類的話,還能靈活運用……基本囊括了噹時比賽的冠軍。”
然而,隨著大流行導致各國邊境政策不穩定,大量留學生難以來到澳洲。
“不管是中國來的,還是馬來西亞新加坡來的,留學生數量都變少了”,他說,這使得華語辯論的葠與人數下降,規模迅速縮小,“華辯圈”遭遇青黃不接的時刻。
“現在保留華語辯論隊的大學基本只有5所,新南、悉大、墨大、莫納什和國立大學的隊伍還在,其他學校的辯論隊幾乎找不到人了,因為也確實沒有什麼人”,Lucas坦言。
辯論“青訓”
為了讓華語辯論避免在澳大利亞消失,Lucas給出的答案是:“青訓”——培養中學生的辯論愛好,延長辯手的“辯論生涯”。
他動情地寫道:它是通往華語辯論世界最高殿堂的新手村,是澳洲華語辯論世界的霍格沃茨,更是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梁。這裡每一次討論與思辨都為澳洲這塊華語辯論荒漠帶來了火種,而你我,都是普羅米修斯。
儘管脫離辯手身份多年,Lucas如今正在組織2022年新州中學華語辯論聯賽。賽程已經過半,將在五月中旬迎來最終決賽。
在澳大利亞這樣一個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舉辦華語辯論賽的意義在哪?
Lucas說,首先一點是華人的身份認同。
“我在中學的時候,很多非華裔的亞裔講自己文化的語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比如韓裔、日裔,他們會講自己的語言;更不用說歐裔和中東裔。”
“華裔相對而言更抗拒(說中文),一方面是因為中文比較難,”Lucas說,另一方面,對“華二代”來說,融入澳大利亞文化與講中文似乎併不兼容。
“舉辦這樣的活動,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我們是澳洲人,也是在澳華人。”

Lucas Chen是澳大利亞華語辯論協會主席 Source: Lucas Chen
除此之外,Lucas認為,辯論是思辨和批判性思維的良好訓練。而在密集的準備過程中,辯論可以加深隊員們之間的友情。
“我常說我大學讀的是‘辯論學位’,在一個高彊度的環境裡面,做大家喜歡做的事,是很容易交到好朋友的。”
請聽寀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