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大流行所帶來的的影響,世界各地的供應鏈正與之作鬥爭,伴隨而來的是今年全球航運成本的急劇上升。
那些想要努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企業不得不面對貨物的延誤,這令人沮喪,而同時這一現狀也為航運公司在2021年帶來了約1500億美元的利潤。
英格蘭北部利茲市的一處倉庫在聖誕節前夕的某個清晨,一個來自中國的集裝箱終於抵達。
博瑟(Boxer)禮品公司是一家開髮和設計遊戲和季節性禮物的家族企業,聖誕節是他們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
公司總經理托馬斯·奧布萊恩(Thomas O'Brien)說,客戶需要他們今天髮貨,否則,訂單就會被取消。
他們90%的商品庫存產自中國,這有助於降低消費價格。
集裝箱運輸在過去都非常可靠。但他說,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
他說:“95%的貨物被推遲了至少一個星期。然後,我們還不得不面對巨額的價格上漲。現在這是額外的。 ”
奧布萊恩說,來自客戶的需求量很大,但幾個裝滿聖誕禮物的集裝箱要到1月份才能運到這個倉庫。
他說:“就今天到達的貨物而言,從中國運出時被推遲了三週,在海上又被延誤了一個月。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已經失去了(生意),對於一個季節性的生意來說,這是兩個月的延遲。你知道這是人們直到最後一刻才能買到的存貨,這對我們這樣的小企業來說真的很痛苦。 ”
奧布萊恩的集裝箱是從上海附近的甯波自由貿易區運來的。
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沒有足夠的空集裝箱來滿足向世界各地髮送貨物的需求,這些空箱都在錯誤的地方。疫情停工和延誤令全球供應鏈失衡。
噹地新聞媒體這樣報道:“在世界的一個交通要道上,一排排的船一望無際。這就是問題所在——一艘 裝有22萬噸集裝箱的船只的船頭,卡在水道一側。”
在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已經髮現,這是一個敏感的系統。
因長賜輪(Ever Given)造成的貨物滯留的價值每天約130億美元,這艘船於3月份在囌伊士運河上擱淺6天,造成大量積壓。
但真正造成損失的是疫情。
航運出版物《勞埃德名單(Lloyd ' s List)》的市場編輯米歇爾·維斯·博克曼(Michelle Wiese Bockman)表示:“需要重新定位回亞洲的空集裝箱不會被裝上貨物,集裝箱線路的運行就像火車線路一樣,它們有時間表,它們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期限內停靠。而這併沒有達成,因為它們無法做到。”
她說,通過海運髮送集裝箱的成本已經大幅上升。
“今年絕對是瘋了。因此,如果你看一下從亞洲到歐洲的短期運費,你會髮現增加了366%。”
而提前12個月鎖定的長期費率漲幅更大。
承運集裝箱的航運公司今年將穫得創紀錄的巨額利潤,整個行業的利潤預估達1500億美元。
港口正在延長工作時間,以保持貿易暢通。
更多的船只正在訂購中。
但是,事情要安定下來仍需時日。
英國主要港口集糰的首席執行官蒂姆·莫裡斯(Tim Morris)最近在倫敦的一個議會委員會上髮言。
莫裡斯說:“我們在大的地方已經轉向了幾乎持續的每週7天、每天24小時的工作。我們增加了更多的容量,我們僱傭了更多的人。顯然,全世界有很多榦擾。這意味著,船只抵達的規律性、可見性和可預測性基本上已經消失了。不僅僅是港口,所有的陸上基礎設施也不得不大幅調整,以保證工作正常進行。”
COVID-19造成的巨大破壞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
鑒於本次大流行的規模之大,它們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
但它提醒了我們所有人,我們是多麼依賴按期將集裝箱運送到世界各地。
一個選擇是增加本地生產,利茲的博瑟禮品公司開始做一些這樣的事情。
但不要指望全球化很快就會退郤。
這仍然是一個高度連接的世界,現在Omicron變種正在給被我們認為理所噹然的供應鏈創造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