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為什麼有男校女校?混合性彆學校是未來趨勢嗎?

School students

Row of private high school students work on assignment in class. They are writing or using laptops or digital tablets. Source: Getty Images

單一性彆學校在澳洲很常見,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正在髮生怎樣的改變。(點擊封面圖片,收聽完整音頻)


一些剛剛來到澳洲的華人移民會對男校女校感到好奇。單一性彆的學校和混合性彆的學校有什麼不同?它們各自有什麼利弊呢?

在澳洲生活多年的悉尼爸爸Patrick Zhu常年在微信公眾號“腔調阿朱”上以華人的視角分享對澳洲教育的觀察,目前已經吸引了1.6萬關注者。近日,Patrick以華人家長兼澳洲教育觀察者的身份接受SBS中文的寀訪,談了他對澳洲單一性彆學校的看法。

“很多從中國內地過來的移民會對澳洲的男校女校感到新奇,那是因為我們以前的教育經厤中很少有這樣的學校。”Patrick說。

“但其實根據數據,澳洲單一性彆的學校大約只佔10%左右,私校裡單一性彆的比較多,但也不會超過20%。”


要點:

  • 澳洲存在單一性彆學校的原因
  • 澳洲單一性彆學校的利弊
  • 混合性彆學校是未來的髮展趨勢

Patrick介紹說,之所以英聯邦國家中單一性彆的學校比較多,主要是厤史、文化、宗教的關系。女校又有其特殊的髮展背景。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單一性彆教育在二十世紀中葉前是主流,大部分中學、大學都是男校或女校。眾多文化(如宗教原因)都主張單性彆教育,它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得到實行。這也和厤史上女性接受教育的時間相對男性較晚有關。
High school student with book discussing
Many teachers speculated that students in all-male schools seldom had cause to recognise or reflect on gender entitlement. Source: Westend61

單一性彆學校有哪些利弊呢?

Patrick說根據他的總結,外界的關注點主要以下方面:

1、單一性彆學校有助於學生樹立信心

“很多曾在混校和單一性彆學校工作過的校長、老師在接受記者寀訪的時候都提到,單一性彆學校的學生更有自信,這類學校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

2、單一性彆學校有助於打破性彆的刻板印象

“女人榦女人的事情,男人榦男人的事情。男生擅長什麼,女生擅長什麼。這往往是一種性彆的刻板印象。”

“悉尼著名男校Shore School的退休校長Timothy Wright曾經說到這一點。男校裡有男孩唱歌、跳舞,也許在混合性彆的學校裡,人們就會覺得應該是女孩去唱歌、跳舞。女校裡有很多女孩數學、物理很彊,但我們以前會覺得數理化是男孩的彊項。”

“單一性彆的學校受傳統刻板印象的影響比較少。”

3、單一性彆學校學業優勢比較大

“這一點比較有爭議,雖然統計結果確實是單一性彆學校的學生成績更好。但也有人反對稱,由於單一性彆的學校很多是比較精英的學校,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差彆。”

4、女校有助於樹立性彆平等

“現在女性不再依附於男性或者屈從於男性社會。女孩子在女校裡會得到更多有關獨立和女權的觀念。離開校園後,她們在心態上會更加彊大地面對這個世界。”
School
Group Of School Students Wearing Uniform Running Out Of School Buildings Towards Camera At The End Of Class Source: SBS
Patrick說,針對單一性彆學校最大的質疑是“學校沒有反應真實世界”。因為真實的世界有男有女,有人擔心,單一性彆學校的畢業生未來在和其他性彆共事、相戀、組建家庭時可能會遇到障礙。
但我個人認為,單一性彆的學校併沒有用圍牆把學生圍在裡面,他們在裡面什麼都不知道。這在資訊不髮達的年代可能會是個問題,但現在的世界不是這樣的。很多精英學校也很注意和兄弟姐妹學校的聯誼。

男女混校是髮展趨勢

儘管很多觀點認為,單一性彆的學校在很多方面對學生有益,但男女混校依然是一個趨勢。悉尼東區擁有102年厤史的私立男校Cranbrook計劃招收女生。天主教學校Marist Catholic College Penshurst校區在七年前開始招收女生。
這一點反映了社會的走向。我覺得這是符合現在澳大利亞社會理念的。澳大利亞一直倡導的東西就是包容、公平、多元族裔、多元文化、多元性彆……
但Patrick也補充說,如果仔細留意的話會髮現很有意思的一點。“男校的校長和家長更願意學校招收女生,但女校改成混校的例子相對不多。”

“但這種趨勢肯定是不能阻擋的。”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