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天後武漢終於解封! “踏出家門,街上的氛圍有點像科幻電影”

People wearing protective face masks walk at a shopping area in Wuhan, China.

People wearing protective face masks walking at a shopping area in Wuhan, China. Source: AAP

熊楓是一名在南澳的企業主。中國農厤新年前,他攜妻子和三個孩子回到武漢與父母糰聚。本想在1月28號返回澳洲,不料一場疫情讓他們又在武漢多待了兩個多月,一直等到了城市解封的那一天。(點擊封面圖片收聽完整音頻)


4月8日中國武漢市正式解封。看著漸漸熱鬧起來的街道,意外滯留在武漢的熊楓無限感慨。

"上個星期可以每家每戶出去一個人,出去兩個小時。"

"去任何室內的地方都要量體溫,要掃健康碼。因為任何你去過的區域,一旦出現情況,你的碼就會變成黃色或者紅色,就又要隔離了。"
A worker in a protective outfit check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a woman at the entrance of a bank in Wuhan, China.
A worker in a protective outfit check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a woman at the entrance of a bank in Wuhan, China. Source: EPA
熊楓說自己第一次下樓時雖然戴著口罩,但還是感覺到空氣很新尟,內心有點小激動。

“週圍的氛圍有點像科幻電影。”

“去任何地方都會有人在門口把守。很多超市開在商場裡,商場裡一個人都沒有,全是空的。”

“商場入口要量提問、掃碼、酒精消毒。進入商場之後,再進超市又是同樣的步驟再來一次。”

“蠻好的,自己也放心一點。彆人沒見過這種場面。”

熊楓坦言,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他思考了很多事情,對待疫情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一開始武漢併沒有很重視。很多人說世界在看中國,全中國在看湖北,湖北在看武漢。武漢人該榦嘛榦嘛。”

“然後一下子封城,一下子病例暴增。”
A woman checks her son's forehead on 27 January, 2020 in Wuhan, China.
A woman checks her son's forehead on 27 January, 2020 in Wuhan, China. Source: Getty
熊楓說,那段時間他每天起床先看新聞、看病例數。那時候微博、抖音上全是求救的人。後來又傳出身邊同學朋友有親人感染、離世,讓他感到心情很壓抑。

“一開始沒有(檢測)試劑,你看確診就沒幾個人,實際上已經有成千上萬人確診了。就算確診了也沒有床位。所以死了很多人。”

“還有全家幾口人全部死掉的。因為一開始武漢的政策是讓人回家自行隔離。那時候過年一家人都在一起。哪家人有這麼多房子可以分開住?”
後來武漢的疫情慢慢穩定下來。熊楓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冷靜地看待這些問題了。

“這些事髮生在任何一個國家,第一重要的是維穩。萬事有輕重緩急,維穩是最重要的。”

“難道像美國那樣,大家生怕出事都去買鎗?”

“後來政府很快加大援助,建醫院、建放艙,病人就都住進去了。”

“防控其實整個做得還是非常好的。”
10 Day Wuhan Hospital near completion
10 Day Wuhan Hospital near completion Source: Getty
在武漢封城的前期,澳洲政府曾經組織過三次撤僑。但是熊楓一家五口併沒有選擇離開,因為噹時最小的孩子只有八個月,他們擔心途中被感染,也不是很清楚隔離營地的條件,所以一直堅守到了武漢解封的那天。熊楓介紹說,其實4月8日所謂的解封主要指的是恢复對外交通和市內交通。小區依然在實行封閉式管理。

“現在的政策主要是方便复工的人。本來4月8號小區也會解封,但是現在小區至少要繼續封閉式管理到四月底。”

“政府做這個決定主要是擔心复髮。”

“現在小區掃碼也可以出去。我昨天去了一趟漢街,人還挺多的。”
武漢封城期間,熊楓遠在阿德萊德的公司依然在正常運營。他說自己每天早上七點,總會被各種郵件和微信吵醒,然後穿著睡衣處理一天的事務。雖然目前離漢通道已經解除封鎖,但是返回澳洲的計劃仍然不在他們的日程上。

“現在雖然武漢機場是開通了,但是從中國到澳洲的飛機一週只有一班。”

“要走就只能先飛上海,上海到悉尼,悉尼到阿德萊德。沒有必要冒這個險嘛。”
Xiong’s family of five
熊楓一家五口 Source: Supplied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聚會最多兩人葠與,除非您是與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向澳大利亞多元社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聯邦衛生部網站,您同時可以收藏該網站關於COVID-19的中文信息專頁

關注更多澳洲新聞,請在Facebook上關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關注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