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就是人生”:華人音樂家葉師龍

Chinese musician, Ye Shilong.

Source: Supplied

四歲學習鋼琴,十二歲登台指揮……葉師龍是一名指揮、琴師、歌者。對他來說,音樂就是一輩子的事情:“音樂就是人生”。


華人音樂家葉師龍從小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4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他,12歲第一次登台指揮。2004年移居澳大利亞後,2005年以全校音樂第一的成績中學畢業,隨後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習中提琴和小提琴。2013年穫得澳大利亞首都領地教育界指揮新人獎,2015年穫悉尼音樂學院協會Allan Bellhouse青年指揮獎。

葉師龍曾在中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多個城市指揮,多年來致力於青少年音樂教育,培養了許多弦樂、聲樂和鋼琴人才,併多次在澳大利亞國際和本地音樂節擔任弦樂演奏和獨唱。如今活躍在澳大利亞首都領地、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併以藝術總監和客席指揮的身份亮相各大演出劇場,與眾多知名樂糰有過合作。

指揮是解決問題的人

指揮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行業。擔任指揮有十年經驗的葉師龍介紹說,指揮是解決問題的人。他說:“演出之前需要多少場排練,排練的時候如何訓練大家才能讓每一個人跟上,從而讓舞台效果儘量表現出來, ”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樂糰要演奏什麼樣的曲目,很多時候都是由指揮決定的。葉師龍說:“曲目就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觀眾,這會直接影響到音樂會買票的情況。”

葉師龍介紹,在澳大利亞,很多樂糰都是社區性質的,這些社區樂糰併不容易賺錢,因此很多時候都需要靠社區的資助和政府的支持。作為指揮,或者是音樂總監,也需要想辦法找到資金來源。

他說:“把指揮的作用說完併不是那麼容易,這些只是一個簡單的概括。”
華人孩子從小學音樂是為了啥?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澳大利亞,很多華人家庭都會讓孩子們從小學習音樂,但最終走上音樂職業道路的併不多。葉師龍說,我們總是希望能榦一行愛一行,做音樂的就更是如此。

華人家庭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孩子多一條路可以走,有的只是希望讓孩子陶冶情操、培養興趣愛好。

他說:“如果有的孩子在學音樂的過程中髮現音樂是一條路,他想走下去,這也未嚐不可。如果說有孩子學音樂很多年,但後來決定不再繼續下去或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這也只是他們的一種選擇。”

葉師龍也坦言說,在澳大利亞古典音樂市場上,由於市場併不是那麼大,器樂手或演唱演員之間的競爭非常大,職位也非常少,因此“併不是像想象中可以堅持那麼久”。

針對現在有些孩子學藝術是為了噹大明星這個現象,他說:“很多時候大家要抱著一顆平常心走下去。從小想噹明星,很多時候是有些社會上的影響,有些時候是大人灌輸給小孩的。”

他說:“很多時候孩子還是很單純的,他們玩音樂的時候更注重的是玩音樂。”這些孩子在玩音樂的過程中,希望在社交媒體上穫得很多個“like”,很多時候併不是想要做大明星,而是單純的想穫得更多關注。
Shilong Ye
Source: Supplied
音樂就是人生

對於做了一輩子音樂的葉師龍來說,音樂就是他的人生。

他說:“音樂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管我走到了人生哪一個階段,我都會對音樂有不斷的反思,從而對我音樂的演奏和創作有不同的影響和變化。”
他說,音樂是多彩的,也是多愁傷感的,音樂是永恆的。
他說:“這個永恆不代表音樂需要世人世代相傳,但它可以就在那裡,它就是音樂。你覺得音樂是怎樣的,它就是怎樣的。”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音樂就是人生”:華人音樂家葉師龍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