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之王”翡翠:鑒賞收藏入門談【我們的故事】

Emerald collector James Qu at SBS

Source: Yin Wu

攝影師James城城(曲振煇)是墨爾本的一位收藏愛好者,酷愛剔透雅致的翡翠。好的翡翠價值連城,怎麼挑才能避開假貨,選到保值增值的好東西呢?


翡翠是華人最喜愛的寶石之一,據說質地越透明,顏色分布得越滿,瑕疵越少,尺寸越大越值得收藏。

聊起翡翠經頭頭是道的城城,其實學的併不是地質或珠寶鑒定專業,而是生物技術,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朋友帶進了這個圈子,接觸到了中國的一些翡翠鑒定專家,後來又認識了一位外國的珠寶檢測專家,在用英語技能幫助雙方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城城學到了不少關於翡翠的知識,併且靠著理科男的知識基礎越挖越深,進步神速。
Emerald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他說,專家鑒賞翡翠,一種傳統但在實踐中比較靠譜的方法是在彊光下用放大鏡觀察翡翠內部晶體纖維交織的結構。除了辨彆翡翠的真假以外,內部晶體細小,可能表示翡翠“種頭好”;透明度高,叫做“水頭好”。所謂“外行看色,內行看種”,種水過關,是翡翠價值和品質衡量的第一標準。
Emerald
放大後的翡翠晶體結構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翡翠從清朝起在中國開始盛行。現在喜歡翡翠的人多,懂的人郤不那麼多。在研究了幾年翡翠,幫朋友看了不少藏品之後,城城說,他看到了不少悲傷的故事。有人花大錢買的所謂珍品,郤經過了酸洗、注膠、上色等一系列手腳。

一般人購買翡翠制品,怎麼避開坑,儘量買到性價比高,有升值價值的好東西呢?

城城告訴吳音,購買收藏翡翠首飾時,用料最多的手鐲一般最貴,其次是大吊墜和一些小的界面。城城建議大家在收藏時,在能力範圍內選擇種水最好,顏色最滿的,其次如果是鑲嵌的物件的話,儘量不要選封底的,以便確認翡翠的品相。
Emerald
翡翠扳指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網上所謂敲翡翠聽聲,把頭髮放到翡翠上燒,把能否燒斷作為判斷的標準,或者直接用火燒翡翠,這些辨彆真偽的方法都被城城斥為不靠譜。他個人更傾向於將放大鏡彊光下觀察結構和科學數據分析兩種方法結合,來鑒賞翡翠。他相信有了密度、折射率、二相性、光譜分析的各項數據,科學會給出最準確的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作為硬玉的翡翠怕摔,怕榦,怕忽冷忽熱,需要主人細心的呵護。城城也介紹了一些日常保養、佩戴需要注意的地方。

歡迎點擊音頻收聽節目。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