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暴雨】一场大雨揭示为何水资源政策朝令夕改

新州经历连场大雨,虽然可为水坝存水量带来好处,但原来亦会令政府放松对水资源政策的重视。有专家表示,虽然每澳洲各州政府均表示,自已对水资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视,但关注度与当地的雨量往往成反比。

Warragamba Dam

Warragamba水壩。 Source: Joel Carrett/AAP


要点:

  • 新州大雨过后,大雪梨水坝储水量平均上涨至八成,制水令有望降级,但新州其他地区干旱未减。
  • 专家指,大雨往往亦政府再次忽视水资源政策,以至长期未能达标。
  • 确保供水的四个主要方式之一-循环用水仍未获澳洲大众接受。

 昆士兰大学水资源高级研究员胡氏虎博士接受SBS广东话节目访问指:「当大雨出现时,政府对政策的关注会马上下降,相反,再次遇到干旱时,关注度亦会上升。当刚刚下完雨,水资源充足,政府认为再无威胁,可能就会将金钱投放在别处。」

情况往往亦成为有关政策未能达标的一个关键,胡博士指:「目前的政府的相关政策,只足够应付面对的状况,但澳洲人口会持续增长,需要的用水日后一定会更多。」

另外,他解释:「另一个更大的因素,就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情况出现得更频繁,令未来干旱及水灾的情况越发严重。」
胡博士又解释,「除了干旱是一个问题,大型水灾亦会对水源及本地供水储水设施带来极大的考验,因此,政府必须有更长远的计划,提高设施能力去应付日后灾情。但可惜,目前大众仍未看到有关计划。

他提及情况亦与澳洲的选举周期有关:「因为执政周期,往往三至四年就转一次,令政界中人难以筹划一个三十年的长远政策计划。」

他又指,「要确保水资源供应的政策及设施,各州及领地实际是各自为政,而联邦政府只负责供款,而每个州及领地的有关政策,要视乎其管理能力及其热情,各有不同。」

而各州亦有各自的利益去作平衡,亦会酿成州与州之间因为资源而出现冲突,一如梅里达令河的水资源争议一样。
胡博士又提到对环保的关注,亦可能成为水资源政策的绊脚石:「澳洲一直以来都重视环保,令兴建水库的批准程序难度增加,好多人想申请,但政府内部的繁文縟节,可能令有关申请等待经年。因为政府必须确保,水库不会影响环境及野生动物。」

大雨令大雪梨水坝库存升至八成

大雨确实亦为大雪梨区带来实际好处,雪梨水务局高级公共事务顾问李峙崎指,大雨过后,区内各个水坝的平均储水量,经已上升至八成。

李峙崎表示:「其中一个关键是Warragamba水库,该处的存水量亦已接近80%。」他补充:「除了大雪梨区外,新州其他部份仍然处于缺水的状况。」

他续指:「雪梨水务厅长柏菲(Melinda Pavey)于本周二亦已发新闻稿,指出大雪梨区于三月一日,有可能将目前制水令降至一级,对于实施会否实施,目前还要等待新州政府的进一步安排。」
但他解释:「新州政府对制定制水政策的方式流动性好强,会根 据加上未来的降雨量,市民的用水量,以及政府未来的政策措施去制定制水安排。」

因此,水坝内存水量并非政府主要考虑的依据。而制水令亦由新州政府颁布,他们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制定制水令的水平。

不过,李峙崎指:「水务局预测,短期之内,相信不会完全撤消制水令。」
李峙崎提醒市民,在三月一日前,二级制水仍然生效:「如果市民违反二级制水令,罚款仍然生效,市民将要面对$220罚款,而违反禁令公司,则要面对高达$550。」

他又指:「新州政府亦经已有好多安排去处理存水量问题,包括更多基础建设,但对于市民来说,『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最直接有效可以的办法,可以帮助节水。」

确保水源供应四大法门

胡氏虎博士亦同意,节约用水只是确保水源供应的四个主要方法,其他方法亦包括利用储水库集水、海水淡化、及汚水循环再用。

胡博士指:「因为雨水是免费的,而国内亦已设有不少水库,所以水库永远都是首选,是澳洲主要水供应来源。」

而雪梨、墨尔本及布里斯本等源海城市,亦已设有海水化淡厂,但问题是成本太高。

胡博士指:「通常海水淡化厂会是起安全网的作用,做法一般是当区域内的存水量低于40%或50%,化淡厂就会开始运作,足以供应约2成至4成的区内用水量,但因为成本高,所以政府只会在水源供应出现危机时使用。」

另外一个较为难在澳洲实施的供水方法,是汚水循环再用。胡博士认为,汚水循环的成本并不高,但实行时亦有一定阻力。 

胡博士解释:「因为信心的问题,循环水不能供人直接饮用,所以一般他们会回注入水库,与其他用水混合,让市民觉得较为安心。但运输成本则会提高。」

他续指:「亦有做法是将循环用水给工厂作工业用水,或给家庭用作食水以外用水。」

另一方面,胡博士亦指,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实际已表示支持循环用水,亦已作出相应投资,但由于实际进行时,必须由州政府批准,但各方对管理与收回成本等操作,仍未能达成共识,因此于这方面仍然却步不前。

以往,胡博士的大学团队,亦曾做过调查,以了解市民对循环用水的接受程度,但当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大比数反对,大家都认为很难接受。」

但胡博士相信,大众将会慢慢接受循环用水。他指:「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城市,经已开始接受此做法,例如美国加州经已开始试行循环用水,若十年后证实做法对市民健康没太大影响,相信到时澳洲人就不会再抗拒。」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广东话节目 Facebook 专页或订阅广东话节目Telegram频道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