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华盛顿与北京:谁更想要贸易协议?

对于特朗普来说,明知对方已经抓住自己的软肋,如今继续极限施压无效,应该考虑更好的战术,哪怕暂时做点妥协,也比拿连任机会去冒险要好得多。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rgo Container Isolated. Trade war Concept

Source: iStockphoto

事件回放

进入主题之前,先得将8月23日以来繁复多变的中美过招简单梳理一下:

华府对外声称的9月初会谈还未见影子,自8月23日以来中美之间又过了两轮硬招:中国当天宣布对价值7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提高关税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震怒之下,除宣布全面提高关税之外,还将习近平从“朋友”变为“敌人”,并声称准备启动外界评论为核弹级的《紧急经济权力法》,召回在华美企。

外界正担心那核弹会否引爆之时,中国副总理刘鹤在重庆一会议上反对贸易战升级的说话又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争相报道。对此美方做了积极回应:特朗普总统于26日发表推文称——美国官员接到两位中国官员打来电话,表示希望“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习近平再度被他从“敌人”恢复为“伟大的领导者”(great leader),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称他不知有这电话。

中国方面官方未公开表态,美方拒绝透露电话的详细内容,外界只能继续猜测。唯一清楚的事情是:中国试图用拒绝采购美国农产品的方式影响2020美国大选。

特朗普总统到底“后悔”什么?

8月25日在G7峰会中,记者问特朗普是否对美中贸易战局势感到遗憾,特朗普回答“对”,“我对每件事都会再考虑,也许还会改变主意”,一度让外界以为局势有所缓解。稍后白宫新闻秘书葛莉珊(Stephanie Grisham)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后悔的不是发动贸易战,而是后悔对中共没有更强硬些。

特朗普于2018年3月公布对华贸易战的备忘录,声称的原因主要是两点,巨大的贸易逆差,以及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对美国竞争力的伤害。此前一年多,白宫为改变中美关系对拥抱熊猫派进行了政治打击。所有这些说明,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值得他后悔的只会是开战的时间。开战之时,离大选还有两年多时间,按照特朗普团队的估计,中国在高压之下,道义上(用各种方式侵犯知识产权)处于劣势,经济实力相差不少,重压之下,一年左右应该该鸣金收兵了。关于大豆、玉米、猪肉、石油等产品,白宫应该如此认为:这都是刚需且有生产周期,别的国家一时无法提供,中国拿它做武器,必然会让本国人民陷入食品短缺。因此,一年左右结束贸易战,胜利成果正好用来表达总统兑现承诺的诚意,成为2020大选的助力。
Donald Trump at the G7.
Donald Trump at the G7. Source: AAP
基于上述因素,所谓“后悔”,估计一是后悔不该在第一任期开展风险极高、无法掌控的对华贸易战(其他总统都是在第二任期才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二是后悔低估了习近平的抗压能力——中国人在强权压制之下的疼痛忍耐力远比美国人强。这一期间,机会似乎常出现,却没有一张牌能够毫无顾忌地用来对付中共。比如香港反送中抗议活动初起,香港特别关税区地位一事似乎可以做为一张牌,但掣肘因素太多,一是约有1300家美国企业在香港设有基地。二是美对香港处于贸易顺差。2018年美国向香港的出口额为506亿美元,进口167亿美元,美国对港的贸易顺差达340亿美元。真要取消,恐怕本国大企业先群起反对。因此,8月13日,特朗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希望达成贸易协议,但中国领导人首先应该“人道地”对待香港,但也就说说而已。

第三应该后悔的就是对盟友们对华态度做了误判。美国一直认为,各国都是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不守国际规则不满已久,因此,对华开展贸易战理应得至盟友甚至其他国家的支持。但事与愿违,最开始半年,各国确实对中国挨揍有点高兴,但后来发现这事可能波及自己利益,就只盼望美国快点结束。盟国的不满, 成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日常报道。

习近平的“牺牲打”

在贸易战中,中国本就处于守势,直到今年5月后才非常明确地亮明了战略:对美反击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切围绕着影响特朗普2020大选票仓,让其连任泡汤这一目标,坚决拒买农产品。8月23日宣布增加关税的产品当中,大豆、猪肉、原油等全是原来加增过关税的。

习近平这种打法是“牺牲打”,中国是个农产品进口进口大国,各种农产品是种刚需。自从停止进口美国农产品之后,中国农产品价格节节上涨,以猪肉为例,因为用俄罗斯猪肉取代美国货源,引来后患无穷的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供应更加紧缺。据《新京报》8月25日报道,猪肉涨到88元一公斤,消费者感到承受不了。刚需中的部分必须从别国满足:法国为此对华的猪肉出口数量上涨,从以往一年出口10万公吨到11万公吨猪肉到中国,今年将达到15万公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价格也上涨,法国出口猪肉价格7个月内涨了35%。中国进口的巴西大豆,其实不少是巴西商家从美国豆农手中低价收购后再高价卖给中国。近日日本安倍首相与美国签约,达成购买玉米的意向,已经有人猜测去向将是中国。

下一步两国的谈判将有什么要点?

最终协议的谈判,在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之前不大可能达成。但双方在农产品的采购上将略有进展。

美国农民因中美贸易争端而处境困难。最近,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市场总监艾伯森(Mark Albertson)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的采访时说美国农民库存的大豆很多,“美国大豆农场主和他们的债权人对持续的贸易战感到非常紧张。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唯一的赢家似乎是我们在南美种植大豆的竞争对手(指阿根廷与巴西)。”美国政府正在启动每英亩补贴15美元的计划,但远远不够。农业州是特朗普选举基本盘,以及豆农利益受损的情况,我在《与选情相关的大豆成了中国的必杀器》一文中做过详细分析。

中国则在全国29省共计发放超过20亿元的价格临时补贴,安抚民心。例如福建省某地规定,本地消费者凭身份证每人限购2公斤——与80多元一公斤的猪肉价格相比,这当然也只是毛毛雨,算是展示一下“政府关心人民”的姿态。据此,中国可能会采购一些美国农产品,既解本国之急,也息特朗普之怒,但决不会在数量上满足白宫愿望。
Liu He (L) and Steven Mnuchin (C)
China Vice Premier Liu He says trade negoti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broken down. (AAP) Source: AAP
中国副总理刘鹤打给美国官员的电话内容未被透露,从其公开讲话来看,我认为是对特朗普威胁要启动《紧急经济权力法》的一种缓冲,希望用这番言论稳住那些正想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在特朗普总统发表称习近平为“敌人”等几条推文之后,他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就对CNN的“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节目表示,特朗普并不真打算下达命令,“特朗普向美国企业提出的建议是,应该考虑把业务和供应链迁出中国,其次是希望美企回国 ”。

白宫也早就看穿了中国针对特朗普总统票仓定向打击这一“阳谋”,但无计可施,因为这不违反国际规则,无法指责。更何况,美国国内从政界到媒体,不少也暗中希望中国如此做,只是不便公开表达罢了。但最近这一回合,显示了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的愿望较中南海急切。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严重对外依赖的大国,用残人并自残的牺牲打方式与美国斗气,这并非首次,当年毛泽东时期中苏交恶,就只为与苏联争当世界革命领袖。但美国人民的疼痛忍耐力却远不如中国。在美国的几大主流媒体中,《华尔街日报》在对待特朗普的态度上一向努力保持中立,也终于忍不住了,于8月27日发文指出:特朗普总统认为,在寻求2020大选连任时,他强硬的对华贸易姿态将是一个优势。去年一项民调也显示,中国是唯一一个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对美存在不公平贸易关系的国家。但这一咄咄逼人的姿态同样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贸易战升级,关税之痛将更加明显,经济也将进一步承压。

对于特朗普来说,明知对方已经抓住自己的软肋,如今继续极限施压无效,应该考虑更好的战术,哪怕暂时做点妥协,也比拿连任机会去冒险要好得多。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