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准备动手!中美贸易战开启大萧条之门

在足球世界杯开幕的掩护下,一场影响今后人类命运的大战正悄悄拉开帷幕。当本届世界杯在7月15日收官之后,人类将很有可能发现这个世界会与之前的样貌大不相同。

Imported American soybeans at a Chinese port

Beijing has reacted with anger to a US announcement that it will still impose trade tariffs. (AAP) Source: AAP

6月15日,就在各种社交媒体被俄罗斯队5:0血洗沙特、C罗对阵西班牙三粒进球独自扛着葡萄牙队前行的悲壮场景刷屏的时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价值340亿美元的加税项目将在7月6日正式启动。

数小时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连夜出台对500亿美元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在生效时间与金额上与美国人的版本完全相同。同时,中国人宣布之前三轮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的经贸成果失效。目前尚不得而知,两国关于“中兴”公司的协议是否也在作废之列。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号称加征关税25%,但实际上这个关税是收不到的,因为没有进口商看到这种关税水平还会继续进口。不会存在出口商继续出口,而进口商老老实实交税这种事。也就是说中国对美500亿美元出口就嘎然而止了。当然,美国对华500亿美元出口也立刻毙命。

如果美国方面继续对中国的报复展开反报复,而中国对美国的反报复展开反反报复,贸易战如此升级下去,两国总计6、7千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将不复存在,至少也将大打折扣。这当然意味着很多事情的重大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正是特朗普总统希望看到的。
Th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started a trade war with China.
Th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started a trade war with China. Source: AAP
中国官员和御用学者们总是喜欢将中美关系形容为“夫妻”,声称中美两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云云。谁要是质疑甚或反对这种关系谁就是“冷战思维”,就是非理性的疯子或者“文革余孽”,简直没有资格在文明世界当中立足了。

这一套话语代表中国统治精英的主流观念和基本判断,但是当下事态的发展演进表明,这不过是一种精致地自欺欺人罢了。因为,很明显的事实就是,美国完全可以离得开中国,而中国没了美国连个“中兴”都维持不下去。

美国离开廉价的中国商品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吗?不过一堆玩具、鞋子、衣服、家用电器之类的,这些单子给谁做不是做,当然会有阵痛,但是不会出大问题。就算世界其他国家没有能力接下中国制造的盘子,但这不正好也是特朗普总统所希望看到的吗?难道特朗普总统不是正在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吗?就算美国人民不愿意再从事制造业,但是美国人民少买两条裤子、少穿两件衣裳,这日子就当真过不下去了吗?

所以特朗普政府是完全不惧贸易战的,保证和你打到底;大不了丢了150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中国对美进口年度总额),但是美国也可以少进口5000亿美元中国产品(中国对美出口年度总额),由此美国贸易逆差立刻减少3500亿,美国财政还能立马改观呢。
Georgia Ports Authority's Port of Savannah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due to unveil his tariff list targeting $US50 billion of Chinese goods. Source: AAP
那么美国不怕中国这个大债主发飙么?是的,没错,中国确实是美国国债最大外国投资人。但问题是,美国国债的总盘子是21万亿美元,而中国持有的份额只有大约1.2万亿美元,假使中国抛售这部分国债,最大也不过是美联储回购,释放1.2万亿美元流动性。看起来不少,但是相比美国14万亿美元M2总量,不到10%,也就是对冲一部分美联储的缩表行动。

另外,根据亚特兰大联储数据,2018年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4.6%,5月份失业率再从4月份的3.9%下降0.1个百分点,创下18年来新低;通货膨胀率则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强劲。在美国经济火热、通胀率超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即便中国抛售美债,也不会造成重大冲击。

中国精英所喜欢的双赢思维是建立在对绝对收益的偏好上的,只要一个生意中大家都能赚到钱那么就是好生意。但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思维中,更看重的是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虽然在一个生意中大家都能赚到钱,但是只要你赚的比我多,那么天长日久累积下来,你的实力就会超过我。显然,中美贸易中中国连年顺差的局面正是这种优势累积的过程,而这也正是特朗普政府所绝对无法容忍的。

正是在上述逻辑支配下,特朗普政府是真心实意要与中国“离婚”了。所谓的对华多轮贸易谈判,只不过是最后利用一下中美“G2”机制的剩余价值,能敲诈多少算多少。这不,在6月8日中美达成的“中兴”协议中,为了继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把戏,中国方面答应向美国赔款14亿美元,一周内付清,并允许美国“巡视组”进驻中兴,换取美国停止制裁中兴。这等于每个中国人按人头敲诈了1美元,而且这个“巡视组”可以随时找茬再敲诈勒索。到6月15日、16日两国贸易战正式开打,中国方面宣布此前达成的所有协议无效的时候,正好过去了一周,不知道这14亿美元到底赔了没有,这个协议本身还算不算数。
Trading On The Floor Of The NYSE
Traders work on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in New York, U.S., on Monday, Feb. 13, 2017. Source: Getty Images
6月15日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就是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0.25%。要知道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直维持着0.25%的超低利率,直到2016年之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从2016年1月份至2016年6月15日,一路加到2.0%,加息幅度高达800%!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宣布今年年内至少还要加息一次,2019年至少加息三次,这意味着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世界其他地方的资本泡沫开始破裂。就在当下,从土耳其到阿根廷的一众新兴市场国家的股汇债市场都在下挫,而已经连续上涨了十年的澳大利亚房市开始下行,过去的12个月里悉尼的房价跌了4.2%。

然而就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去杠杆的同时,中国却在方向操作加杠杆。2014年中国央行引入中期借款便利(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2015年就宣布将中国地方政府债引入MLF基础资产池,从此开启QE1进程,结果是到2018年3月,中国的货币M2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173.99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元和欧元的总和。然后在今年6月1日,中国央行又把一大堆AA级债券扔进MLF资产池,等于开启了QE2进程。

连续加杠杆的进程,导致中国家庭债务2015年之后猛增。截至2017年9月底,中国家庭债务已达39.1万亿元!14亿人中国人据说坐拥450万亿存量房地产,而净存款却只有26万亿。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泡沫。

从2018年5月份新增贷款数字来看,6000多亿新增信贷流向了个人房贷,超过新增贷款的60%,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信用体系的基础资产就是这市值450万亿人民币的房地产。如果债务杠杆过高导致断供潮爆发,一旦资产价格出现下行,加足了杠杆的多头仓位会被瞬间打爆。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AP
面对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政策,中国的资产价格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仅仅是通过极具中国特色的严厉资本管制和资产价格控制措施,以及中国公众对于政府力量的迷之信任,才阻止了资本外逃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在中国的各大社交媒体中,从知乎到微信公众号再到网络论坛,任何严肃讨论QE、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金融杠杆过高等等问题的帖子,只要引起大众围观,就会被迅速删帖。唯一不能确定的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维稳策略,这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黑格尔式的对于国家力量的迷信,究竟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跨过临界点。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特朗普政府所执行的贸易战和金融战这两手策略不但是针对中国的,也是针对一切非美经济体的。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对付的国家可不只是中国一家,从他的西欧盟国到加拿大、墨西哥,再到远东日韩,所有对美贸易顺差国几乎被特朗普政府敲打了个遍;承受美联储加息、缩表压力的国家也不是中国一家,而是所有生活在美元霸权影响力下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向全世界开放市场,用贸易逆差向全世界输送美元流动性,再用美元信用控制和配置实体财富,乃是二战之后世界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石;而特朗普总统所执行的政策似乎就是要向全世界关闭美国市场,并回收美元信用,其后果不言而喻。

上一次美国执行类似政策是在1928~1930年。当时的美联储为了抑制过热的国内经济执行了加息政策,美国政府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单方面大幅提升关税,前者关闭了向全世界提供美元信用的闸门,后者使得全世界无法通过贸易获得美元信用,结果就是大萧条,以及由大萧条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这一次特朗普政府重拾上述孤立主义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声明: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