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宪】“网红”袁世凯其人其事

“袁世凯”为何会成为禁用词?又为何在被禁之后却被更多网友讨论关注,俨然“网红”?

wikipedia

Source: Wikipedia

中国中央委员会在上周日提出“修宪”建议后,一些词条在中国的微博、微信等平台被禁用,比如“移民”、“维尼熊”、“登基”等,我们也曾跟踪报道了这种“中国式审查”。
在这些被禁词条中,“袁世凯”这个百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也似乎成为了不可言说的秘密。
“袁世凯”为何会成为禁用词?又为何在被禁之后却被更多网友讨论关注,俨然“网红”?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16日,卒于1916年6月6日,清末民初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领袖。

袁世凯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以及他一手筹备的洪宪帝国,在清末民初的历史上曾起到关键性作用。

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用和平手段劝使大清皇帝逊位,临朝称制的隆裕太后诏授袁世凯全权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因而得以真正成立,并完整继承晚清版图。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被国会选为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在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就职演说中,谈及个人从政生涯及共和国成立后,法律、道德、教育和实业发展等方面问题。
wikipedia
Source: Wikipedia
然而,没想到到了1915年,袁世凯开始主张君宪制,12月11日由全国选出的国民代表就国体变更问题投票,全票通过君宪制。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此后,中华帝国进入筹备阶段,欲改年号为洪宪。
wikipedia
Source: Wikipedia
不想,蔡锷、唐继尧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举行护国运动,西南爆发反袁运动。与此同时,中华革命党和日本方面也趁机活动,支持反袁势力。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起草文告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