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7日至6月3日,是澳大利亚的全国和解周(National Reconciliation Week)。今年的和解周主题是“鉴古知今通未来”(Bridging Now to Next),鼓励澳大利亚人借此契机反思殖民历史,审视当下,并展望未来。
那么,澳大利亚华人为什么应该关心原住民历史和相关议题?麦考瑞大学的研究员许道芝博士长期研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她指出,或许我们可以从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中找到答案。
在1880年之前,限制华人移民的种族言论极少和当时的“原住民问题”联系起来,尽管两者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涉及维持白人至上的殖民秩序,特别是对白人对土地和资源的占有与控制的正当化。
许道芝博士指出,殖民时期主流话语之所以将原住民政策与排华法案割裂开来,是因为若将这两个议题放在一起讨论,便会暴露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合法性问题,以及驱逐华人的合理性危机。将问题“分而治之”,反而更符合殖民当局的统治逻辑。
例如,1878年《Evening News》的一封读者来信就罕见地指出了这一矛盾(原文翻译版):
原住民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英国人说:你们无权站在这片土地上。但英国人能用同样的理由赶走华人吗?人人都知道——不能。1878年《Evening News》的一封读者来信
原文如下:
The Aborigines would indeed have a better case against the Anglo-Saxon than the Anglo-Saxon has against the Chinese. The Aborigine never intruded himself into the Anglo-Saxon’s country, and therefore he could say with perfect justice that the Anglo-Saxon had no right in his land. But can the Anglo-Saxon maintain this position against the Chinese? Everyone knows that he cannot.
(Evening News, 1878年12月21日,第5版)
与此同时,19世纪末兴起的澳洲华人报刊则早已敏锐地认识到,殖民政府对原住民土地的掠夺与驱逐华人政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因此,这些报刊在评论文章中常常将两者并置,控诉殖民政府的不公,并反对歧视华人的政策。
许道芝博士给出这样一个例子:1900年《悉尼市政机构(修正)法案》扩大了市政选举权,包括给予租户投票权,但却明确排除了“有色人种”,尤其是华人。这实际上剥夺了华人的选举权,体现出制度化的种族歧视。
当时悉尼的《广益华报》针对这项法案发表评论文章,回顾英国人抢占原住民土地的殖民历史,并历数华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
独是英人占夺黑人地土,安居所素,童叟皆知。初时每一华人,履斯地者,捐税银十磅,近年加至白磅,否则困监二年,暨公举头人一件,亦免除不用。《广益华报》,1900年9月1日,第二版
这段话指出,英国人强行占领原住民土地已是众所皆知的历史,而华人不仅面临沉重的入境捐税,还可能因无法缴纳而被监禁,当下竟连选举权也被剥夺。

(《广益华报》,1900年9月1日,第二版,Supplied
她强调,这段历史对今天的华人社区仍有启示:为别的族群遭受的不公义发声,就是在捍卫华人自身权益,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澳洲社会的公平正义。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