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 收听播客。
在墨尔本一处宁静的居民区,约书亚·戴尔·布朗(Joshua Dale Brown)的被捕震惊了街坊邻里。这名涉嫌对91名儿童实施性侵的男子,曾在澳大利亚多家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而他的邻居之一,正是一位来自华人社区的幼教从业者。
幼儿园经理宋礎杉(Deanna)在接受SBS采访时回忆,自己最初是通过新闻报道得知案件详情,而此前一个月,街区已出现过大批警察。
“我们就是街坊邻居都在聊,说这个到底怎么回事?突然来了这么多警察,因为平时这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小区,”她说。
布朗在小区里“几乎不与人接触”,“不爱出门,不跟人打招呼,印象非常模糊”。但正因为如此,在一切揭露之前,没人会特别注意这个年轻男子的存在。
当警方公开其身份,并披露其罪行后,震惊和不安迅速在社区蔓延。
“不意外但依旧震惊”:幼教体系的管理漏洞
令人震惊的不仅是犯罪的恶劣程度,还有布朗长达八年的从业轨迹。
他曾在至少20家幼教机构任职,大多为临时(casual)岗位,遍布同一教育集团旗下的多个园所,也偶尔经由中介派遣至其他机构。
宋礎杉透露,布朗曾在她也曾供职的教育集团工作。
对方能长期接触儿童,她并不感到意外。
“这个集团本来管理就很松散,我自己在那里上班时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可以理解他为什么有机会做出这种事,但还是很震惊。”
她指出,不是所有幼儿园都设有完整的监控系统,即便有,也难以覆盖如厕所等区域。
“在很多繁忙时段,比如早上8点到9点半、下午4点到6点,老师分身乏术,有人在换尿布、有人接待家长,互相监督几乎不可能。”
这种结构性的漏洞,加上人手不足,使得一些临时员工得以频繁更换园所。
“他可能不是被正式雇用的,而是做casual的职位,可以从集团A跳到集团B,从东区到西区,集团之间也不会多问。”
行业信任危机:“有男幼教就退园”
案件公开后,宋礎杉所在机构的员工和家长群体都感受到明显震动。
她认为,最直接的压力落在了男性幼教身上。
她说:“现在很多家长不接受男幼教,甚至直接表示‘有男老师我就退园’。”
她坦言,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但也加剧了行业本已存在的性别歧视。
“我们这个行业里本来男幼教就少,现在他们会变得更加弱势。”
但在幼教行业本已严重缺人的背景下,这种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手紧张。
“有些特殊节日,比如排灯节(Diwali),老师集中请假,这时必须靠男老师填补空缺。但家长情绪又高涨,所以我们夹在中间,很难。”
她呼吁社会在看待男幼教时应更客观。
“犯罪不分性别。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个案就否定所有男老师。”
“整个行业系统的大漏洞”
在制度层面,宋礎杉认为当前州与州之间信息不互通是重大隐患。
“儿童事务工作证明(working with children check)和教师注册都是由各州单独管理的,如果一个人在维州被开除,他可以跑去新州重新注册,没人会知道。”
“最近昆士兰也有一起类似案件,那个人一直在不同幼儿园工作,20多年才被逮捕,”她说,“这不是哪个幼儿园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缺乏全国统一监管系统的漏洞。”
她建议,应由联邦政府推动“儿童工作者背景审查”的国家级数据库改革,建立跨州互通的职介信息系统,特别是对临时员工的管理机制。
“不然只要换城市、换州,他就像‘洗牌’一样,又可以重新上岗。”
“我们可以筛简历、查推荐人,但如果整个系统对历史记录视而不见,最努力的管理也无力防范,”她说。
在个人层面,宋礎杉表示,自己负责的机构已加强内部审查机制。
“我们在面试时会特别问关于儿童保护意识的问题,看对方的反应和认知。”
她也表示,自己曾特意选择教育理念“把孩子安全放第一”的集团就职,希望通过微小的改变,提升行业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