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是一锅浓浓的乡愁
“火锅对于我们四川人来说,完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跟北方人吃饺子一样。”
在Judy看来,四川人的日常外食分为两类,一类是火锅,一类是其它。“我们四川人出去吃饭,火锅是首选。最先讨论的总是‘吃不吃火锅?’”
从高中就到澳洲留学的Judy印象最深刻的一顿火锅是在2000年第一次离开中国之前吃的:“爸妈说,你要走了,一定要去吃一顿火锅再走,出国了就吃不到了。我们就一起去了当时很火爆的四川‘小天鹅’。我印象中那家店好大好大,走进去牛油火锅底料的味道好浓好浓。”
那晚的味道Judy记了很久。“在二十年前的澳洲,完全找不到正宗的四川火锅。根本就没有。”

四川火锅 Source: Judy
“所以当后来我想要做餐饮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火锅产业。”
怀着对家乡味道的执着热爱,Judy在墨尔本加盟了中国的一家连锁四川火锅店。
“现在店里的客人很多是留学生,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比我们幸运,再也不用做这个事情(反复吃底料)了,哈哈哈。”
火锅是一种亲密的社交
Bella是一位电视纪录片导演,去年之前曾经在澳洲短暂居住,现在回到了北京。美食常常是她镜头瞄准的对象。一提起火锅,Bella马上滔滔不绝起来。
“火锅的品种丰富,四川火锅、北京涮羊肉、潮汕火锅……还有日式火锅,韩式泡菜芝士锅等等等等。每种都不一样。”
“四川火锅起源于劳动阶层。你会发现它涮的很多是下水,因为下水便宜。而且这个地方辣椒、花椒很多,所以人们用很多重口味的东西把下水的气味盖住。重盐、重辣、热气腾腾的一锅,可以迅速补充体力。”
“虽然后来重庆火锅经过了很多改良,但它的核心气质还是在的。就是吃起来有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感觉。”
Bella说,就是因为这种接地气的感觉,让我们会在吃火锅时刻意挑选一起吃的对象。
我不会跟自己的客户一起吃火锅,也不会跟不太熟的人一起吃。一定是聊得来的亲密朋友或者家人。而且吃火锅其实挺私人的,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涮。所以,吃火锅是一种社交活动。在等待食物变熟的过程中,人们会有交流,这种体验超过了‘吃’本身。
Bella的观点“吃火锅就是亲密社交”和Judy的火锅店经营理念不谋而合。后者在她火锅店的经营之初就定下了不做午市,只做晚餐和夜宵的营业时间。
“我们店不开中午,只开晚上五点到凌晨两点。我告诉我的员工和合伙人,要相信我,火锅真的不是只有饭点的时候会吃。”
“客流图像曲线显示,晚高峰之后大约9、10点客流会下降。慢慢地到11点之后又会有很多客人往里面进。很多人会在夜宵的时候跟朋友一起来吃一顿火锅,尤其是在冬天。”
“他们吃的也不多,就是围在一起跟朋友们聊一聊。所以夜宵的时间,我们都让客人随便坐,他们想聊多久聊多久。”

鸳鸯火锅 Source: Judy
隆冬的深夜,一群人围坐在锅边。锅里的浓汤美食沸腾翻滚,对面的亲密伙伴眉飞色舞。忽然想回头望一望窗外,才发现玻璃早已蒙上浓浓的雾气,恍惚间仿佛摆脱了各种俗务、一身轻松。
火锅是一段鲜活的记忆
Bella说对自己而言,火锅的味道和其它美食相比并没有太多过人的惊艳之处,但是它往往会牵出很多美好的记忆。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吃老北京涮羊肉。但是有一次印象比较深。2016年北京下第一场雪的那天,我和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同事去故宫。那天早上下着鹅毛大雪,落到地上一下子就积起来了。你知道的,下雪的时候在故宫,就很容易代入那种情景。”
“参观完,从午门出来我们就去了附近的一家铜锅涮羊肉。我对那顿饭印象很深。吃的时候,你会看见老北京皇城根儿底下的那些房子,红的宫墙、琉璃瓦什么的。”
很大程度上,人吃东西是吃一个氛围。就像吃重庆火锅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接地气的环境下,和最好的朋友轻轻松松地在一起的氛围。

家庭火锅 Source: Wei Wang
“小时候没有那种可以一直煮的电火锅。天特别冷的时候,我爸妈就会煮一锅骨头汤,然后加各种菜进去煮,蔬菜、豆腐、午餐肉……再调一个蘸的佐料。煮完把锅从厨房端出来,我们就从里面夹菜蘸调料吃。我特别喜欢吃这个东西,天一冷就想吃。”
“我们家自己把这个称作‘火锅’,但其实这不是真的火锅,没有持续加热的过程。但我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是特别温馨的回忆。天一冷,你就提出这样的要求,然后爸妈就会给你煮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有的菜一小碟一小碟摆好,汤煮好了放进去,巨大一锅端出来。三个人自己调自己喜欢的佐料,然后就吃吧。”
“直到现在,天一冷,我还是会跟我爸妈说:‘咱们今天吃火锅吧!’他们都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锅,而是我们自己家的那种火锅。”
点击收听完整音频故事: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