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杨兰兰(Lanlan Yang音译)酒驾后发生车祸的庭审将于9月26日再次开庭审理。
当事人杨兰兰驾驶的一辆价值百万的劳斯莱斯汽车和身上名贵的物品在该起重大事故中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这件事发生的几天之后,《每日邮报》(Daily Mail)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揭秘澳大利亚 ‘疯狂的中国富豪’ 学生的隐秘生活”,其中,一名声称与该事件毫无关联的华人女性的正面照片和杨兰兰一起被放在了封面图中。
乍一看,该图片左侧的长发女子很容易被联想为杨兰兰本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了解,这位女子叫徐旖文,是一名刚从悉尼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她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出现在了文章中,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分享给她后才得知此事。

每日邮报文章的封面图将徐旖文的照片与杨兰兰(音译)拼接在一起
徐旖文说,《每日邮报》随后直接从她的TikTok账号中截取了一段画面,在未经许可和署名的情况下用于文章中。徐旖文对此感到困惑,认为这里的内容“莫名其妙”。
我觉得还挺莫名其妙的,同时我觉得很搞笑,我没有想到我会被联系在这个新闻里面。
徐旖文指出,文章中对所谓“疯狂的中国富豪”(crazy rich Chinese)的形象塑造存在夸大和失实之处。她强调,自己分享生活内容的初衷并非炫耀财富,更多是记录日常、传递创业经验和文化见解。
她表示,此事引发了国内部分朋友和家人的关切,目前正在法律咨询阶段,希望对方撤下相关内容,但也坦言,想要获得实际赔偿存在难度。

徐旖文个人的社交账号
AHL Legal主席合伙人William汪律师表示,与中国不同,澳洲的法律中并没有对肖像权相关的保护,对个人隐私的维护也十分有限。
任何被发布在社交平台,甚至个人朋友圈的内容都可以被媒体随意使用。澳洲新闻报道中部分人脸被遮盖的情况,主要是出于隐私法、记者道德及诽谤法的考量。
很多人不知道杨兰兰是谁,可能看了这张照片觉得她(徐旖文)就是杨兰兰,或者杨兰兰是她。这个会产生一个很大的误导,要是引起了一些个人形象上的损害的话,那会引起一个诽谤。
但汪律师认为,每日邮报的报道属于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该篇文章虽然主要内容为探讨中国留学生在澳洲的消费模式,但却使用夸张的标题和封面来博取流量,不仅容易误导读者,也可能损害当事人个人形象。
但是这种行为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若提起诽谤诉讼,需有专家对读者反应进行解释并提供具体证据,因此,胜算并不高。

AHL主席合伙人汪律师 William Wang
律师函是受法律保护的,在法条里面说的,律师要是写这个信的话,几天内或者一天内没有回复的话,以后要是申请诽谤的赔偿或者任何赔偿,可能会加倍或者翻倍的来赔。
SBS普通话节目已通过邮件联系《每日邮报》寻求该公司对本次事件进行评论,截至本文截稿时间尚未收到回复。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