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令人震惊的发现。在香港一栋即将被拆除的废弃唐楼内,人们发现了一本被遗忘已久的日记。这本日记以极为细致的笔触,记录了一位中国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
安格斯·许(Angus Hui)是“二战中国展览”(WWII Chinese Exhibition)的联合策展人,这本由林炳尧(Lam Ping Yu)撰写的日记正是展览中的一部分:“林炳尧是一名中国海军军官,他于1944年参与诺曼底登陆。1943年,他被中国政府选派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受训,随后参与了解放法国的行动。这本日记共80页,约1万3000字,记录的时间从1944年5月持续到同年11月。”
随着诺曼底战役的亲历者相继离世,林炳尧生动而真切的第一手记录,成为这一代二战见证者所留下的重要历史声音之一。然而,这本日记不仅让林炳尧的故事重现人前,也揭示了中国军官在“诺曼底登陆”中鲜为人知的角色。
安格斯·许表示,这段历史长期以来几乎无人知晓:“林先生并非孤身一人。当时中国政府一共选派了24名海军军官……但我猜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战后不愿再谈及战争经历。这正是为什么这段历史鲜为人知,从未被广泛宣传或纪念。”
林炳尧的女儿林守莹(Sau Ying Lam)近日阅读了这本日记的英文译本节选:“早上6点前,‘拉米利斯号’(Ramillies)战列舰也开火了。三枚鱼雷朝我们射而来。我们当时正好在转向调整射击角度,因此成功躲过攻击。三枚鱼雷几乎擦着船身两侧掠过,真是万分幸运。”
林守莹表示,通过这本日记,她了解到许多父亲生前从未提起的往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父亲在‘诺曼底登陆’中参战,仅此而已。我对他的背景一无所知。后来他们寄给我一篇文章,讲述父亲如何向蒋介石自荐,起初被拒绝,之后又被录取,以及他从中国前往利物浦那段为期四个月的旅程,这些我全都不知道。读到这些让我非常震惊、也非常感动。那一刻我深受触动,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他是怎样的人。”
她说,这本日记也让她重新与父亲产生了连结:“这就像是一份礼物,让我得以认识那个年轻时的他,并更好地理解他。因为在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现在,这成了我重新了解他的第二次机会。”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