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知多少(一):细菌基因侦测

Bowel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Source: csironewsblog.com

回顾全球过去十年,大肠癌病患者有上升趋势,值得关注。虽然大肠癌早期的症状及先兆并不明显,及早发现并接受正确治疗,有助阻止病情恶化,提高病患者的康复及生存机会,关键在于及早进行大肠癌筛查。


有大学的医学院最近公布一项透过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的新技术。今日镭射全方位张艾利和大家了解这种技术,以及了解大肠癌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现年80岁的巴西球王比利 (Pelé) ,近年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关注,多次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早前比利在个人社交媒体中表示,肿瘤于检查时发现,并位于其结肠右侧,手术后感觉良好。他亦表示会面带着微笑面对这场人生下半场的「比赛」。比利在文中感谢亲友的祝福。

大肠癌近年亦成为人类十大癌症之一。早期的大肠癌可能不会显示任何病征或症状,现时仍未有一套标准的大肠癌自我检测方法。但若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应尽快求医:

  • 排便出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 大便习惯改变,例如持续便秘或腹泻,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大便后仍有便意。
  • 无故体重下降,及疲劳
  • 腹痛或腹部不适,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
  • 身体出现贫血征状: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其中贫血、疲倦、厌食、体重急降、腹胀等都属于大肠癌末期症状
一般建议开始接受大肠癌筛查的年龄为45岁,但若有家族大肠癌病史的人士则应该更早开始接受筛查。现时检测大肠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粪便隐血测试,及大肠镜检查。大肠镜固然是最准确,但属于入侵性检查,收费较昂贵。至于大便隐血测试,是检测大便有否肉眼看不见的微量血液,推断是否患上大肠癌。但肿瘤出血,才会测到隐血,所以隐血测试的准确度只有七成左右。由于大肠瘜肉的复发风险,高达六成;但粪便隐血测试无法预测大肠瘜肉复发,因此患者需定期照大肠镜。

香港的中文大学医学院,成功研发透过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团队在10年间分析约1,100名大肠癌或大肠瘜肉患者的粪便样本,发现细菌基因包含4种微生物标记(M3) 。以相关基因,识别大肠癌的灵敏度高达94%,可媲美大肠镜检查的准确度。

团队进一步将技术扩展至侦测大肠瘜肉复发。他们跟进了200多名曾在5年内切除大肠瘜肉的人士,发现有瘜肉复发的患者,他们的粪便样本内相关细菌的基因(M3)水平,较没有复发的患者为高。结果证实,利用M3侦测大肠瘜肉复发的灵敏度超过90%,能减少使用大肠镜等入侵性检查产生的潜在风险。M3细菌基因测试有三大特点,包括非入侵性;无需预先清理肠道;以及可在家中收集小量粪便,其后交回样本到医院实验室,4小时内便取得结果。

大肠癌的确切成因尚未清楚,相信以下几个因素都和大肠癌有关:

  1. 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长期大量摄取糖份会增加体重,令人肥胖,一样会增加患癌症风险。
  2. 生活方式:大量饮酒、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
  3. 家族史: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也有很高的患病风险。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广东话节目 Facebook 专页MeWe 专页Twitter 专页,或订阅广东话节目 Telegram 频道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