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庆特别节目】来澳我的第一份工作

Employment Application

Source: SBS

您还记得自己来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工作吗?SBS听众追忆起点,回想初心,用刚来澳洲的奋斗史激励疫情下的所有人砥砺前行。


您还记得自己来澳的第一份工作吗?

也许您来澳之前,就已经有工作经验,顺利地拿下了工作offer;也有可能您曾经处处碰壁,被拒绝到怀疑人生。还有不少朋友是留学毕业以后带着零经验、零资源求职,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今天。

SBS的众多听友通过热线和微信分享了他们在异国他乡从头开始,白手打拼的难忘经历。

听众刘先生晒出了自己1989年来澳时候的第一张工资单,回忆说这是在悉尼著名旋转西餐厅的洗碗工作。当时他不会英语,是同住的上海外语学院的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就把这份洗碗工让给了他。
听众刘先生晒出自己30年前来澳的第一张工资单
听众刘先生晒出自己30年前来澳的第一张工资单 Source: Provided by Liu Haoxin
陈锡麟:刚来澳洲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干几份工作,往事不堪回首。当年办妥了学签,太太成功拿到陪读,付了一年tafe学费,太太把结婚时娘家送的金首饰变卖了,我们就飞抵墨尔本了。一个没有退路的留学移民故事就开始了。

太太以前在国内也是开店的,脑子比较灵,跟我说我俩都打工也无法付下一年的学费,还要挣生活费,所以必须想办法,想到了做milkbar。报纸上找了看了好几家最后看到一个很小的店就去谈了,原店主要去美国了,最后3万买入。打电话给国内家人东借西凑最后还是收到了家人的汇款了。我爸一辈子没开过口问别人借钱,最后就是我这不肖仔拆了他的牌坊。

最记得当时1千5百刀买下了前店主的车子,非常费油,但这车子却是我们生存的命脉,开车去买货,上学,下课后开一个小时到Warbuton的takeaway去做帮厨,还有一份跟专业相关的part time工作。刚开店不久车就坏了,当时心情非常低落,当时附近的东欧修车师傅说要1千5,得换波箱,我都快崩溃了。我当时直接就给这位大叔跪下了,恳求他先帮我修,我告诉他我钱都拿去买店了,就在他厂附近,车修好后我分3周每周付他$500,最后把他打动了,幸亏遇到了好人。

我们的小店没有住宿,但milkbar开店早,不住店非常不方便,而且为了省钱,我们就把床安在了大冰柜后面,住在店的角落里,太太全职看店。干了一年council要来例行检查了,我们不敢再住店里,刚好后院有一辆废旧的caravan(房车)前店主看人家便宜卖买来放院子里当休息室的。我们就在caravan里住了3年,用了三年时间把父母借的3万刀还清了。
migrnts region maaike van der zon
Source: SBS
住在房车里,一刮大风感觉就像地动山摇。尤其是在里面度过的一个冬天最难熬,朋友给的油汀很费电,太太不允许开暖气,结果弄的满脚冻疮,支气管发炎咳嗽导致软肋骨炎。往后就不敢再省这点钱了。

还有一次院子下过雨后泥和草都成浆了,天没亮从caravan里出来走了几步就滑倒了,膝盖撞到了店后的水泥步级上当时都看到骨了。自己包扎了不敢去看医生,怕需要缝针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动,怕去不了上班上课。两天后我扎着腿继续去修家具厂上班。

后来因为移民政策改变,为了移民就搬到阿德莱德去了,店也就卖了。起码那几年我们俩的生活费和学费都解决了,还把借的钱还了。期间我椎间盘膨出了两次,幸好经朋友介绍了以为很厉害的按摩正骨中医师帮我弄好了。

我记得当年回归墨尔本的那个企业,当时忘了老板跟我为啥聊到了"easy day", 我只记得我定睛的看着他,跟他说了一句"I never have easy day",眨眼十几年过去了。
蔡小安:我的第一份工是高中在Chinese take away 里接单。工资每小时12刀。当时我老板的老婆是带女儿再嫁的。老板娘跟我说过无数次,她女儿不太爱去帮忙或者做的不好,老板请我是为了故意气她,才给我开这么高工资的。可怜我一个高中生,夹在他们两夫妻之间,动不动就要就要装傻充愣。后来我做了3-4个月就没再做了,主要是离家太远。

Maria:我的第一份工是在food court里的fish & chips, 说来挺掺,老板娘难产死了,老板找后台帮手。干了半年,$7/小时。我当时是学生身份,我几个月后跳槽就$10/小时了。

Constance:我回答一个吧。20年前,$7起。一个月侯$8。retail sales. 刚来澳洲,还在学习英文。进入高中后$10。老板说21岁加钱。
连元:我来澳的第三天的就工作了,在一家做西人生意的唐餐馆,老板是一对香港夫妇,老公算是大厨,老婆在前台,他们不会说普通话,我只能用会一点点的广东话和一点点的英语和他们交流,通过交流我做了三厨。

说实话几个厨师的厨艺都不精,基本功太差,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赚钱就行。一周的试工下来老板娘说给我$300/W,那是在1989年初这工资还算行。由于其它原因做了三个月我提出不做了,老板娘以为我嫌钱少就主动提出给我$400/W,但我又不能继续下去,最后我帮她找了个熟手,另外我每周末去帮她做二个夜市,就这样又做了三个月才全退,也算报答了她对我刚来澳洲的帮助。

俊荣:说起来很丢人,我刚来澳洲,想找一份餐馆工,洗碗什么的都无所谓,有收入就行,但是很难找,可能那时候餐馆相对现在少吧。后来不行了,直接去工厂问,有一次跑到northcote一个工厂,跟人家说在中国的时候啥都做过,乱吹嘛。那个英国人突然拿起电话,给一个车间的头打了一个电话,然后他就过来带我去看了一圈,说实话也听不太明白他说的啥,最后叫我明天来上班,然后我就把课换成晚上的。工作就是两个人一头一尾在一个机器上干活,人工还算可以,比餐馆多。这样一干就是六年多,后来在大学的夜校拿到了文凭,才把工厂的工辞掉。你看我这个人真够懒的。
HQ:刚来澳洲去到墨尔本,第一份工是去朋友介绍的他朋友在Chapel st 的店里晚上做侍从。结果不是忘记谁要杯水,就是开酒时把挂在上面的酒杯打碎,老板娘罚我多做一个小时赔打碎的杯子。

那是家日本料理店,有位亚裔女士伴个西人来吃晚饭,当时我英语不好,同客人对话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听错order, 但态度很好,反正总是脸挂笑容,走时那位女士给了我$20 小费,还记得那个关心的眼神,转身让老板娘把钱拿走了。 从此得出结论:我不能做餐馆,因为我记不住酒的名字及客人的吩咐。

做了几个月,后来到悉尼来,然后去一家做徽章的工厂操作机器,差点把我手指压掉,现在想想也是一身冷汗。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