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百宝箱】九七廿年:中英联合声明

Signing of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in 1984.

Signing of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in 1984. Source: Wikimedia

《中英联合声明》是奠定香港主权移交的根基,是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超过两年的成果。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讲解当年谈判的过程及《声明》中的主要内容。


国共内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香港正处于英国殖民地时期,而国民党则被逼退至台湾。满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正本,亦由国民党党员带到台湾保存,现存放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在主权移交前,中华民国政府多次表明,中华民国继承满清法统,而且三条租借香港的条约均由国民党保存,因此中华民国才是香港主权的合法拥有者。然而,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英国拥有香港的主权,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久以来享有香港的主权,只是一直未有行使而已。



中国文化大革命及香港六七暴动时期,红卫兵多次意图越过中港边境,与香港警察爆发沙头角枪战;后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坚持暂时不打算收回香港,事件才逐渐平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英国及中国政府由1982年9月开始,处理香港前途的谈判,历时两年。主要讨论的话题包括香港主权归属及驻军问题、未来香港实行的制度、主权过渡的安排等等。双方在谈判桌上,态度一度强硬,英国曾建议「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希望维持在港的统治;但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则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构想。最终,中英双方作出让步,达成一致共识,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由邓小平、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国家主席李先念代表中方,而英国方面则有首相戴卓尔夫人及外相贺维。当时,英国一度要求保留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统治权。对于戴卓尔夫人最后作出让步,不少人都感到意想不到。但有评论则指出,英国在谈判桌上的立场一直处于弱势。香港并非一个军事上可防护的地方,加上大部份的食物供应来自广东省,英国只交还新界予中国,实际上并不可行。



签署联合声明,意味着英国将结束对香港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声明指,收回香港地区(包括港岛、九龙、新界)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双方协定,中国在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同日将香港交还予中国。声明亦列出,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针,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确保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香港在主权移交后,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为宪法,以确保香港拥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三权分立、民主普选及一国两制。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