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 收听播客。
随着澳大利亚“牙科健康周(Dental Health Week)”临近(8月4日至10日),澳大利亚牙科协会(Australian Dental Association, ADA)发布了一项覆盖2.5万名成年人的全国调查,揭示儿童口腔护理中被忽视的关键环节——家长往往低估了乳牙的重要性,也缺乏对政府补贴政策的了解。
调查显示,仅有四分之一(25%)的澳洲成年人知道,官方建议儿童应在第一颗乳牙萌出或一岁时就进行首次牙科检查。
实际上,约40%受访者认为孩子到两岁再去看牙医也“可以”,另有20%甚至推迟到三岁。
澳大利亚牙科协会主席克里斯·桑扎罗(Chris Sanzaro)指出:“一岁可能看似太早,但可以让孩子尽早熟悉诊所环境,也有助于及早发现牙齿或软组织问题。等到需要补牙或洁治时,孩子也不至于过度紧张。”
来自墨尔本Knoxfield Dental Care的余允思(Dr. Si Si Yu)医生也提醒,刷牙应从第一颗牙开始:“哪怕婴幼儿作息不规律,也建议每天至少刷一次牙,最重要的是晚上睡前,因为食物残留最易导致蛀牙。”
余医生解释,夜间进食后牙齿表面残留的奶渍或辅食更容易滋生细菌,若不及时清理,更易造成蛀牙。
乳牙也要关注:六成家庭推迟用牙线
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只要长出两颗相邻牙齿,就应该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
然而,61%的家庭直到孩子六岁甚至更晚才开始用牙线;76%的儿童从未被家长帮助过使用牙线。
“很多父母以为乳牙反正要掉,不值得花心思。但刷牙只能清洁表面,牙线才能去除牙缝残留食物和菌斑,”桑扎罗说。
余允思医生也建议,当孩子三岁左右建立刷牙习惯后,家长就可以帮忙使用牙线,最好从牙线棒开始,方便孩子接受;直到七岁左右再尝试让孩子自己用。
此外,牙科协会的调查还发现,澳大利亚儿童的刷牙频率也存在不足:68%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但仍有21%只刷一次。
余医生建议2至7岁的儿童最好由家长帮忙刷牙:“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刷干净’的概念。”
她指出,判断孩子能否独立刷牙的简单方法是:如果孩子能独立系鞋带,就大概能学会自己刷牙。
此外,无需刷完马上用水漱口:“把牙膏吐掉就好,让氟化物停留在牙面形成保护层。”
牙齿健康习惯需尽早培养
除了日常牙齿护理习惯外,牙科协会的调查还显示,澳洲儿童饮食中的含糖饮料摄入仍然较高:38%的儿童每周喝2至5次碳酸饮料,27%的儿童每天喝果汁。
虽然87%的家长知道含糖饮料会引发龋齿,比2017年提高了11%,但改变仍需时间。
“别等到牙痛时才去看牙医,”桑扎罗说,“预防总比治疗更好。”
牙科协会呼吁家长从孩子的“第一颗牙”开始,养成规律刷牙与用牙线的习惯,并控制儿童饮食中的添加糖摄入。
余医生也强调从“第一颗牙”开始培养口腔健康习惯的重要性。
“从孩子有了第一颗牙,就应该开始刷牙或者是清洁那颗牙齿。早期其实可以用纱布来代替清洁牙齿。”
政府补贴利用率低 每年150万儿童错过
调查同样揭示,有近三成儿童过去一年未曾接受牙科检查,仅在出现问题时才就诊。
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看牙医,政府也有相关补贴——调查发现,政府“儿童牙科福利计划(Child Dental Benefits Schedule, CDBS)”的利用率偏低。
该计划为0到17岁未成年人每两年提供最高1132澳元的牙科补贴,涵盖检查、洁治、补牙、拔牙等常规项目。
然而,仅38%的符合条件家庭实际申请使用,原因主要是缺乏信息:不少家长不了解该计划存在,或误以为只限公立诊所,而不知大部分私立牙科也可用。
“每年有约150万名本可享受免费服务的儿童因此错失机会,”桑扎罗表示。
余医生指出:“一般如果家长们不知道自己(孩子)可不可以的话,可以去Medicare查一下,或者有时候孩子如果是符合条件的话,就会收到政府的一封信。”
牙科协会同样建议家长通过牙医、Medicare或MyGov,核实孩子是否符合牙科福利计划资格。
此外,为改变现状,牙科协会也正与政府合作加强推广,并制作多语种材料,帮助不同族裔社区家长了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