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澳洲汽车市场不断走俏。但由于新车长期处于缺货状态,澳洲各地二手车价格水涨船高。
根据美国6月CPI数据显示,造成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价格、二手车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和交通价格。其中二手车最高涨幅达到约50%之多。
金融分析师Johnny Zhang表示,中上游原材料供需错配、汽车芯片产能下落、高行业壁垒所造成的“芯片荒”是现今澳洲新车供应吃紧的主要诱因。
疫情导致中上游原材料供需错配
硅矿石原材料是作为芯片产业链上游的必备要素之一。然而,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一方面,原材料硅产能大幅下滑,创近年来新低;另一方面,中下游汽车产业需求大幅下滑,原材料硅的订单从而减少。
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经济刺激方案落实、对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扶持以及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汽车消费等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
但考虑到当前行业中游的晶圆代工厂商的芯片订单已全部订满,同时汽车芯片从制造、封装到测试往往需要超过15周时间,因此无法足够快地提高生产速度,汽车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受阻。
此外,疫情不断打断各国正常经济秩序,导致不少地区出现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由于疫苗资源在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中的不均衡分配,作为资源供给方的新兴市场,其恢复进度明显慢于发达国家,导致全球供给始终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引发了产品供应危机。
高利润的消费电子芯片挤压汽车芯片产能
由于汽车芯片集中在20~45nm规格当中,高工艺要求导致生产成本和周期较高,投入产出比低,利润率低。
从台积电2021年2季度的财报中可以看出,虽然公司增大汽车芯片产量12%后,总营收同比增加28%,毛利率却下滑了2%。
高行业壁垒,造成供应商不足
汽车芯片主要分8大类,其中微控制器(MCU)的应用率最高,该产品可以理解为汽车的“小脑”,无论任何电子操作系统,都离不开车用MCU的指挥。而近期车辆和零部件停产主要是由于MCU短缺所导致。
车企对车用MCU的公开要求芯片的温度、湿度和静电环境极为苛刻,产品不良率控制在100万分之1以下。相比之下,电子消费类MCU通常允许不良率在5-10%以下即可。因此极高的工艺要求也造成极高的行业壁垒,导致短时间内无法出现更多优质供应商缓解供给短缺压力。
由于汽车芯片产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均出现供给问题,预计一年内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此期间芯片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最终反映在汽车消费市场的通胀当中。
哪些因素造成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问题将持续多久?
简单来说,由于生产材料供应不足、船期延误、商品持续短缺等因素,生产商和消费者不约而同加大或提前订单,导致物流拥堵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跨洋航线运费创造了历史新高。
此外,部分地区就业恢复速度较慢,生产力仍旧落后于疫情前的水平,造成了单向物流的情况。单向物流,意味着回程时为空箱,这也会推动物流价格上涨。
如果说疫情是导致物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那么疫苗大面积接种或许是解决问题的良药。然而,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以及Delta变种病毒的爆发,让物流正常化的时间表一再延后。
可以说,接二连三的意外,让疲惫不堪的物流拥堵雪上加霜。尽管上述均为临时性问题,但在短期内没有解决的办法,或许只有等到疫情被完全控制,各国制造业全面复工,物流链的问题才能得以缓减。
(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欢迎点击封面音频,收听完整采访。
READ MORE

【观点】全球能源价格大涨 澳洲难逃通胀压力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