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去哪”到“我是谁”:社交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旅行

1023.jpeg

Source: Getty

从带着折叠桌椅和迷你咖啡机的帐篷游到一日多景点的“特种兵式”高效游玩,从“躺平式”度假放空到学习驱动型旅游,再到情绪疗养的治愈系漫步……人们正用各种方式重新定义旅行、消费、自我和生活。这一切背后,有怎样的推手?(点击播客,收听详情)


在社交媒体融入日常生活的时代,旅行不再只是去一个地方,更关乎在旅途中成为怎样的人、如何表达自我。

诸多研究报告或旅游趋势调查显示,许多Z世代与千禧一代从社交媒体寻求和获得旅游灵感。

灵感来自哪里?

美国运通的《2025年全球旅游趋势报告》指出,80%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受访者喜欢使用旅行规划应用程序或社交媒体来帮助他们计划行程,

世界经济论坛今年1月在其官网刊文《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旅游民主化》提到,社交媒体和技术在旅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新兴的年轻旅行群体中,92%的年轻旅行者表示,他们上一次旅游是受到社交媒体的启发;各社交媒体平台及流媒体内容频道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旅游决策,还能让他们更易发现和进入新的目的地。

短视频、博主分享、旅行攻略等内容不断出现在算法推荐中,即使用户没有主动搜索,世界各地的风景也会蜂拥而至。对一些人来说,同世代人的分享和评论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因为更真实、更接地气。
对于这种趋势,科廷大学数字营销领域的教授、社交媒体研究中心负责人程明明博士接受 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表示,千禧一代和Z一代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崛起,“对他们来说,视觉上的驱动影响非常大”,并且社交媒体提供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大家在分享和浏览他人旅行经历时,有社区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这个真实性更强,更有粘合度,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这些平台有很多我们所谓的‘种草’机制,有很多个性化的推荐。它会根据每一位千禧一代或Z世代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说旅游倾向,给他们推荐一些特别相关的内容。这种内容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它会激发我们潜在的灵感。
科廷大学程明明教授

社交媒体下的旅行心态

随着社交媒体流行,各种心态和偏好展现,如打卡和反打卡旅行。

程教授分析,打卡式旅行“是社交媒体下的一种产物,满足许多年轻人非常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在社区参与中,很多人不想错过”,这体现一种社交认同需求。这也会让一些景点往往迅速走红。
thumbnail_image0.jpg
Dr Mingming Cheng is a Professor in digital marketing and Director of the Social Media Research Lab at Curtin University. Source: Supplied
与此同时,许多人避开热门景点和汹涌的人潮,探索原生态、小众或鲜为人知的地方。他分析,这是因为当小众景点变成大众景点,可能会过度商业化、非常拥挤,对很多人来说“就没有新奇感了”。

他指出,年轻人喜欢开辟小众景点,开展深度体验,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最终反映的是——他们这代人追求独特性和深度连接的渴望。虽说我可以打卡,但我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东西能反映我独特的想法和品味,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和这些景点有深度的连接”。

旅行方式和自我表达

相比过去以计划为导向的旅行方式,程明明教授分析,现在的年轻人关注快速获取信息、快速决策、表达自我和建立自我的社会关系。

他分析,这与现代社会的时间焦虑、效率思维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等等相关,也与数字化服务便利相关,一键订票、在线支付、即时推荐从各种途径“打通需求”,形成 “消费方式的线上闭环”。
与此同时,旅行也成为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社交媒体的助力更能放大这种需求和效果。他指出,年轻人通过在社交媒体分享体验,吸引同社群或同圈层的共鸣、点赞与关注,这激发心理反馈机制,带来成就感;他们注重旅行中的故事感和个人叙事,不仅是观看者,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有沉浸式的体验和互动。

近些年来,各种旅游风潮如雨后春笋,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带着折叠桌椅和迷你咖啡机的帐篷游到一日多景点的“特种兵式”高效游玩,从“躺平式”度假放空到学习驱动型旅游,再到情绪疗养的治愈系旅行,从夜间游、复古游到多代同行和隔代旅行……

程教授认为,风格各异的旅行反映了年轻人的不同追求。
对他们(年轻人)来说,旅游是个性的表现,可能是技能的提升,可能是对社区的参与,也可能情绪上的疗养或自我展现,其实他们的旅游已经不仅仅只是旅游。
程明明教授

旅游业的竞争力

面对种种变化,旅游业正在重新思考竞争力。程教授认为,未来的旅游体验应向数字化、便利化、沉浸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此外,他认为目的地营销也应从单向宣传转向用户共创,“在营销上面,我们要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可以传播的,就是可以种草的,可以给大家分享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能够满足我们这种真实的、个性的、好奇的心理……而不仅只是官方的单独宣传”。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