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1841年至1997年属于英国殖民地,期间经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急速增长;反观,中国处于毛泽东主席领导的早期阶段,与香港的情况相较可谓截然不同。香港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在1960年代,香港就成为了世界其中一个强大金融中心,享有「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称号。除此以外,英国统治时期的香港社会环境亦与中国内地有莫大分别,民主制度被视为当年英属香港社会结构的关键元素。
但英国「租借」香港的权利在1997年6月30日终告届满。1984年,邓小平与戴卓尔夫人代表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香港地区(包括港岛、九龙、新界)的主权,同时保证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资本主义制度及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新闻自由、集会自由、宗教自由等均受法律保护,与内地有别。
目前距离「五十年不变」的2047年限期仍有超过25年,但香港的情况已出现巨大变化。随着中国内地逐渐迈向经济大国,大陆中央政府根本不想耐心等候2047年的到临。SBS新闻部记者「华晶」(Jessica Washington)报道,香港在主权移交后初期得以有效实行「高度自治」,司法制度继续享誉国际,同时变相亦为内地政治异见人士提供了一个免受打压的避风港;当然亦令香港几乎成为全中国唯一可以公开批评中国政府而不受干预的地区。

British Prime Minister Margaret Thatcher (seated) signing a China-Britain joint declaration stipulating Britain's return of Hong Kong to China. Source: AAP

Hundreds of mothers holding placards, some of which read "If we lose the young generation, what's left of Hong Kong". Source: AAP
然而,此等风光或将不再。英属香港殖民地时期,香港地理面积虽然微小,但经济效益却远超中国内地其他城市;大量主要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分部办事处甚至亚洲区总部,致使香港轻易成为世界其中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但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急速,令香港在国际上的议价能力瞬间消失;北京及上海等城市摧毁了香港数以十亿元计的经济生产力,而从前曾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今日亦被誉为中国强大的「矽谷」。关键问题是,究竟中央政府希望将2047年的「死线」,提前多少年头。
近年,香港不少的变化,都被认为是中国内地影响力的「成果」。当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可谓造价150亿元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 - 港珠澳大桥。社会上有不少人质疑兴建大桥究竟是否单纯为了实际效益而作出,抑或是为了将大桥打造成一条加速将香港与祖国融合的「大型脐带」。

A photo of the world's longest cross-sea bridge,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Source: AAP
当然,北京政府对香港的野心并非像兴建港珠澳大桥般明显地展现出来。不少香港市民所关注的问题,包括筛走持不同立场之选举候选人、拐走出售有关共产党书籍的出版商、拒绝向资深外籍驻港记者批出签证等,凡此种种都被香港市民视为逐步侵蚀香港人身份及香港一贯享有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三权分立」。2019年,香港政府有意推动「逃犯条例」修订,则再次被视为香港步向死亡所踏前的一大步。所谓之「五十年不变」,香港还有多少年头可以自由奔放地「马照跑、舞照跳」呢?

Hundreds of mothers protest against the amendments to the extradition law in Hong Kong. Source: AAP
READ MORE

【逃犯條例】布里斯本學生街頭默站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