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呼籲教訓“囂張”的澳大利亞,轉而進口美國的牛肉和紅酒

官方背景的《環球時報》呼籲中國削減進口懲罰澳大利亞。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Australian Foreign Minister Julie Bishop.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Australian Foreign Minister Julie Bishop. Source: AAP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一直堅稱與中國關係良好,畢曉普外長也否認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凍結,但是中國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稱要讓澳大利亞為之前“囂張的態度付出必要代價”。

教訓澳大利亞,轉向進口美國貨

該報文章稱,可以削減進口澳大利亞的紅酒和酒肉,轉而進口美國貨。

文章說,“中國承諾了要大量增加從美國進口”,因此因為“這樣一舉兩得,既有利於落實中美協議,也讓澳反思如何在中美之間做好平衡。”

文章稱澳大利亞在2017年向中國出口了764.5億美元產品,建議從當中削減64.5億美元來教訓一下澳大利亞。 文章還建議把澳中關係和互動降級,不要讓澳大利亞總理在今年訪華,“過幾年再說”,而且部長級往來僅停留在經貿部門上。

“我們和中國關係良好、坦誠”

特恩布爾總理週三時候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良好、坦誠”。他說“沒有120萬中國後裔,你無法想像當代的澳大利亞。”

澳中兩國外長在阿根廷的G20峰會上會面,中國外長王毅說“近來中澳關係遇到一些困難,兩國交往與合作也因此受到影響”。

他說:“澳方如果真心希望兩國關係回歸正軌並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一定要擺脫傳統思維,摘下有色眼鏡,多從積極角度看待中國的發展”。 “有色眼鏡”意味著“西方偏見”。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畢曉普外長回應稱“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澳國內媒體的一些負面報導,使澳中關係受到影響。我願在此澄清,這些報導很不准確,完全不代表澳政府的立場。事實上,澳方高度重視中國,認為中國的發展是重大機遇而非威脅,中國的持續成功有利於澳大利亞,也有利於全世界,這才是澳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中國的主流看法。”

畢曉普在會見王毅之後發推文表示“會談積極”。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Dong Xi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