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水務局(Sydney Water)環境首席經理代表阿姆斯特朗(Ben Armstrong )表示,若市民無法將過期牛奶稀釋淋花(如居住在高樓大廈、沒有後園或盆栽),應將牛奶保留在原裝容器內,蓋好瓶蓋後,直接放入垃圾桶棄置。

雪梨水務局(Sydney Water)環境首席經理代表阿姆斯特朗(Ben Armstrong )接受 SBS 廣東話訪問。
華人愛煲湯打邊爐 油脂湯底點處理?
阿姆斯特朗指出,華人家庭常見的烹調習慣,如煲湯或打邊爐,湯底含有大量油脂與肉類殘渣,絕對不應直接倒入水渠或馬桶。建議以下處理方法:
- 將湯底冷卻或放入雪櫃冷藏過夜,讓油脂自然凝固浮於湯面;
- 撇去表面的固體油脂及肉渣,可用報紙或膠袋包好後,再放入垃圾桶;
- 剩下的清湯若無明顯油份,才可少量倒入水槽沖走。
提到有民眾以為打邊爐剩菜,只要不倒入水槽,直接在廁所沖走便可。阿姆斯特朗強調,所有住宅排水口(包括廚房水槽、洗手盆、浴室與馬桶)最終會匯聚一起,連接同一污水系統。
因此無論將剩湯倒入哪一處,都會對系統造成負擔,因此應統一採取「固體垃圾放垃圾桶」的處理方式。

湯底湯渣處理方法。
廚房煮食油如何處理?
針對不少家庭會將煮食後的剩油(例如菜油、豬油或牛油)倒入水渠,阿姆斯特朗表示,此做法極具破壞性。他表示煮食油含有大量脂肪,極易在管道內凝固,形成「油脂塊」(fatbergs),令排水系統淤塞,造成環境污染與高昂的維修費用。
他解釋無論植物油或動物油,其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在污水管道中黏結成塊,導致淤塞。
即使一些標榜低脂的油或牛奶,一旦倒進排水系統裡,經過攪動、混合和化學變化,也會令脂肪從液體中釋出,與其他油脂結合,形成阻塞。
若發現喉管開始淤塞,他表示可在五金店購買一些有助清除阻塞的產品處理,亦可考慮透過機械方式,如彈簧鐵線嘗試疏通。
如果問題嚴重,建議直接找合資格的水喉工人處理。
他重申,最重要的不是事後解決方法,建議市民日常多留意,在造成任何堵塞前,把用過的油存放在密封容器內,送往環保署(EPA)認可的社區回收站妥善回收。
過去10個月耗資逾1,200萬處理
阿姆斯特朗說,截至7月的過去十個月內,雪梨水務局為解決 11,805宗下水道淤塞問題,合共花費1,200萬元。其中受影響較嚴重地區,包括 Blacktown、Castle Hill、Penrith、St Clair、St Ives、Greystanes、Springwood 及 Caringbah 等。但其實整個大雪梨地區的管網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堵塞問題。
他提醒市民「馬桶」並非「萬能沖」,謹記(3Ps)原則:只可沖走 Pee(尿)、Poo(糞便)和 Paper(廁紙)。其餘所有濕紙巾、湯渣、油脂、化學液體等均不應進入排水系統。
同時他提醒民眾,若發現街道上的排污渠蓋有污水溢出或出現異味。只要污水渠或管道,不在私人領域,便可聯繫所在地區的公共服務組織反映情況。
他們會派出專業人士到場視察,評估是否採取相應行動。至於屋內排水堵塞,則由業主自行聘請水管工人處理。
阿姆斯特朗表示,雪梨水務局網站上雖然沒有特定針對華人社區的廚餘處理內容,但有不同語言版本的資訊。他們亦即將推出一項名為 Save Our Sinks(SOS:拯救我們水槽) 的教育活動,披露一些重要數據。
另外,民眾亦可前往環保署網站了解更多資訊,地方政府亦提供回收及堆肥建議,非常具參考價值。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