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乳糖不耐症?
註冊藥劑師陳雅琪向 SBS 廣東話節目表示,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成因是人體中缺乏所需酵素,消化食物中的乳糖。一般而言,人體內的這種酵素在兒童達至五歲後就會開始減少;當體內酵素不足,飲用或食用奶類製品便可能引致身體不適。
她說:「這個情況在澳洲白種人身上並不常見,比率僅佔 5%。」
相反,亞洲人出現乳糖不耐症的比率卻可高達 75%。
她同時指出,即使本身未有乳糖不耐症,但若出現肚瀉並在其後數個星期仍然出現腸胃不適,以致體內腸胃受損,亦可能構成乳糖不耐症一段較為短的時間。
如何診斷?
陳雅琪藥劑師指,若懷疑患上乳糖不耐症,可先前往家庭醫生診所進行呼吸測試,以判斷是否有乳糖在體內未能得到消化。
當然,另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法,就是嘗試並留意自己是否每逢飲用牛奶後均會出現肚瀉、肚痛或肚脹;相反,若進食一些不含乳糖的食品,且未有出現腸胃不適,即表示可能確實出現乳糖不耐症。
READ MORE

維州醫院須通報「全身過敏性反應」
如何對付?
陳雅琪指,並非所有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士均完全不能進食或飲用奶類製品。
不妨飲用少量的牛奶;這是沒有問題的。
同時,不少乳酪、硬芝士等部份奶類製品亦並非含有太多乳糖,因此患者亦可放心食用。但其他奶類食品如全脂奶,則一般含有較高乳糖成份。
陳雅琪補充指,全脂奶與脫脂奶相比,她較建議飲用全脂奶。這是由於全脂奶含有脂肪,能在腸道中阻隔乳糖,讓身體有更多時間消化乳糖。相反,飲用脫脂奶會令身體吸收乳糖的速度更快,若體內酵素不足,反而會導致消化不良、引致腸胃不適。

Source: Moodboard
腹腔病
腹腔病(Celiac disease)為免疫系統問題的一種。當人體進食含有麩質的食品,免疫系統就會作出反擊或過敏反應,對小腸造成影響,繼而影響營養吸收。
陳雅琪表示,澳洲目前未有治療腹腔病的方法。患者唯一可做的是透過食療,避免進食含有麩質的食品。
果糖不耐症
果糖不耐症(Fructose Intolerance)為一種新興食物不耐症症狀。但這個症狀卻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情況;未能消化果糖的人約佔三份之一。
果糖大部份來自水果、蔬菜,甚至蜜糖。若人體未能消化果糖,便會引致身體不適,包括肚痛、肚瀉、肚脹、食慾不振、作嘔、疲倦等。
陳雅琪表示,由於小腸受損導致人體未能吸收營養,嚴重者亦會出現貧血症狀。

Source: iStockphoto
事實上,含有果糖的食品相當多。與腹腔病相同,應對果糖不耐症的方法只有忌口;患有果糖不耐症的人士應約見營養師,制定合適餐單。
陳雅琪指,並非所有蔬菜都含有高量果糖,患者一般可以進食白菜、菜心、蕃薯、薯仔等。
READ MORE

老人飲食宜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