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者呼籲政府「坦白交代」有關新改革的細節。根據改革,16歲以上的NDIS參與者未來將被評估其支援需求。
目前,NDIS參與者主要依賴醫療專業人員撰寫的報告,以申請相應的資助級別。
國家殘障保險計劃事務部長麥卡利斯特(Jenny McAllister)在 9 月底宣布,自2026年年中起,這些專業報告將逐步被一至三小時的面談所取代,面談將由殘障人士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
麥卡利斯特表示,新方法「將更公平、更一致,也更方便參與者理解」。
她向SBS新聞表示:「我們希望服務提供者和治療師能把時間用於提供支援參加者,而不是花時間寫報告。」
她補充,新評估程序還將採用一個名為「I-CAN」的電子工具,這是一款已在「澳洲長者殘障支援計劃」中,使用了近五年的定制版本。
當局亦將向一些支援需求較為複雜的人士,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評估。
然而,倡議者警告,如果新制度在實施時沒有充分聽取參與者的意見,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創傷」,要求部長就改革內容解釋清楚。

NDIS參與者兼倡議者山德爾-海(Jarrod Sandell-Hay),指「NDIS評估員將進入參與者家中」的做法感到憂慮。 Source: Supplied
「這種創傷是真實而且巨大」
國家殘障保險計劃參與者兼倡議者山德爾-海(Jarrod Sandell-Hay),患有腦性麻痺,需使用電動輪椅,他對「NDIS評估員將進入參與者家中」的做法感到憂慮。
他舉例「假如你是一位有殘障的女性,有70%的機率是性暴力倖存者,卻必須面對一個你從未見過、讓你感覺不安全的陌生人進入你家,問你洗澡方式、何時脫衣這類私密問題,你會有甚麼感受?」
「而且你心裡明白,這三小時的面談結果,可能決定你未來五年的資助金額,那是極度有創傷性」,「這種創傷是真實存在的,且很巨大。」
但他認為,若要真正了解參與者的需求,這樣的「上門評估」幾乎不可避免。
「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需求,你必須觀察他生活的各個層面。」
另一位NDIS參與者兼倡議者霍森(Stevie Lang Howson)則形容,上門評估的構想「有侮辱性」。
他說「殘障人士以及多數澳洲人,都不會樂於讓政府派人進家裡,看著你泡茶、上廁所。」
「因此,參與者必須確保有由信任並熟悉的合資格專業人員進行評估的權利。」
政府未明確回答是否會進行上門評估,但麥卡利斯特表示,政府「致力於持續諮詢」,將分階段推行此計劃,讓參與者能即時提供意見回饋。
「國家殘障保險局(NDIA)將持續與參與者、家庭、照顧者及殘障人士社群交流,確保2026年中正式引入新制度時,能照顧到所有人的需要。」

NDIS參與者兼倡議者霍森(Stevie Lang Howson)則形容入戶評估的構想「有侮辱性」。 Source: Supplied
「邏輯上說不太通」
政府宣傳這項改革時指出,許多參與者無法負擔由家庭醫生或相關健康專業人員撰寫報告的費用。
麥卡利斯特向SBS新聞表示「這表示一個人能獲得的支援程度,將不再取決於他是否有能力付錢讓人寫報告。」
然而,倡議者認為,改革部份動機其實與國家殘障保險局的工作負荷有關。
山德爾-海指「他們早就公開表示,沒有時間閱讀我們那些詳盡的報告。」
前國家殘障保險局行政總裁福金漢(Rebecca Falkingham)今年2月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承認「我們的員工無法閱讀長達280頁的報告。」
山德爾-海反駁「那些報告根本沒那麼長。就算長,那也是因為機構不願認真看待我們的需求與評估結果。」
「我們很多人都說『好吧,如果你們想做這種評估可以,但你們必須容許我們同時提交自己的報告與證據,而且要同樣被考慮。』」
他補充說,將制度從專業報告轉向「自我申報」的做法「在邏輯上說不太通」。
「如果你看最近對國家殘障保險計劃的法律判決,局方一再強調並不重視參與者的自我評估。」
「那麼他們為何會選擇一個主要依賴參與者自評的工具(I-CAN)呢?」
霍森也同意,表示「我們知道國家殘障保險局,不信任殘障人士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描述自己的需求。」
「若他們真信任我們,只需透過對話決定需求,那麼我們不會看到現在參與者向仲裁庭上訴的案件暴增76%。」
「有些殘障人士的狀況讓他們難以自我陳述,而國家殘障保險局早已假定我們在誇大需求。」
在改革下,評估人員是否有義務考慮專業報告仍然不確定。
麥卡利斯特僅表示「參與者可提交自己的報告,以協助評估員了解他們的情況。」但未直接回應是否「必須」閱讀這些文件。
「我們正在發展一套全面的需求評估流程,以減少個人需自行提供額外資料或證據的必要。」
霍森則表示,麥卡利斯特「必須坦誠交代NDIS預算如何計算、採用哪些證據,以及是否涉及自動化、模板化或演算法決策」。
他說「我不相信他們真會僅憑一場『對話』,來決定我們的NDIS資助預算,是零元還是二十萬澳元。」
SBS新聞向部長詢問,新制度下的預算計算方式是否透明,但未獲直接回覆。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