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統計局(AB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10 月的過去一年消費物價指數(CPI)升至 3.8%,高於上月的 3.6%。這時期內,對通脹貢獻最大的是房屋(5.9%)、食品和非酒精飲品(3.2%)以及娛樂和文化(3.2%)支出。
其中,房屋的年度通脹率 5.9%高於上月的 5.7%,而電力成本是導致這方面支出上漲的主要因素。
截至 10 月的 12 個月內,電力成本年增 37.1%,高於 9 月的 33.9%。這主要與州政府的電力補貼有關。聯邦能源帳單紓困基金(EBRF)補貼的推出時間也對電價產生了影響。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電力價格實際上有所下降,8 月下降了 6.3%,9 月下降了 0.4%,10 月下降了 10.2%。
然而,由於 2024 年 10 月的電力成本數據(-12.3%)在本月的計算中剔除,最新的年度數據仍然上升。下個月,當 2024 年 11 月的數據(+22.2%)從 12 個月的年度計算中剔除時,也會對數據產生影響。

這是統計局首次發布完整的月度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局的物價統計主管米馬夸特(Michelle Marquardt)表示,這標誌著澳洲衡量整體通脹的主要指標,從傳統的季度數據過渡到完整的月度數據。
財政部長查默斯表示,儘管全球通脹正在緩和,但並非呈直線下降。「我已經多次承認,儘管 10 月份的月度數據非常令人鼓舞——通脹率持平——但案年計通膨率高於我們的預期。這就是為何我們的生活開支補貼如此重要、為何我們負責任的經濟管理如此重要。」
影子財長奧布萊恩(Ted O'Brien)表示,通脹上升是因為政府沒有削減開支。「我稱之為『查默斯通脹』或『查默斯通脹效應』。這是財長查默斯大肆揮霍的直接後果。順便一提,這也是為何澳洲的生活水準下降幅度比其他已發展經濟體都大的原因。」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